当前时间:
梁溪区教育系统校园欺凌举报投诉热线电话:0510—82701457

【行知路上】 科学观察问诊“学思课堂” 优化策略指向“深度学习”

     

                         科学观察问诊“学思课堂”  优化策略指向“深度学习”

                                                     ——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课题研究推进路径

     20183月,梁溪区教育局颁布《梁溪区中小学推进“深度学习·思维课堂”指导意见》,以“深度学习•思维课堂”拉动区域整体教学改革,是一种基于学校教育教学本质内涵提升的重大战略选择。这个新的课堂研究行动纲领,旨在倡导全体教师从新的视角重新认识学习的本质,使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目标更清晰、操作路径更通畅、课堂教学转型更有效。

     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课堂转型研究也如火如荼。20173月,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教师运用学习策略指导学生高效学习的行动研究”正式立项。20183月,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课题“同伴指导提升教师课堂观察素养的实践研究”正式立项。两个课题应着区教学改革指引的步调陆续申报成功,不能不说是一种神奇而高度的契合,此两项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扎实推进植根于课堂的“学与教”的研究和改革,逐步实现“两个转型”,即教师从“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型,学生从关注“知识积累”向关注“学习方法和能力”转型,从而构建富有积余特色的充满活力的“学思课堂”。

一、课题缘起、核心主张  

“有效教学”到“高效学习”,从“少教多学”的探索到“深度学习、思维课堂”的追寻,积余人对课堂的研究“始终在路上”。近年来,我校在省“十二五”规划课题——深度学习观下“少教多学”研究的过程中,着力推进课堂从“灌输中心的教学”走向“对话中心的教学”,推进教师从“如何教”向“如何教学生学”转型,从“如何教学生学”向“如何教学生学会学”转型,推进学生“有意义学习”,在转变教师教育方式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方法方面,探索了一些成功经验。

如何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进一步深入推进新课改,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学校申报“教师运用学习策略指导学生高效学习的行动研究”这个课题,进一步明确“教学生学会学”就是教师运用学习策略指导学生高效学习。此课题基于核心素养有意义学习”及“学习策略”等相关理论重在进行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学习策略进行高效学习的行动研究,包括课前“学习目标”、“知识准备”的科学界定和检测、课堂学习策略的有效运用、课后巩固的方法探索。其中,课堂学习策略的运用是行动研究的“内核”,也是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阵地,探究基于学习策略运用的课堂教学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中心。

 “同伴指导提升教师课堂观察素养的实践研究”这个课题,则是通过“同伴指导”和“课堂观察”相关理论的研究,为学科组组织教师以同伴指导方式进行课堂观察研讨制定行动指南,按照同伴指导课堂观察的具体程序——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切实提高教师课堂问诊和教学策略运用能力,使教研组成为一个人性化的融教学、研究、进修于一体的研究型组织。此项课题旨在通过学科课堂分析,不断优化基于“学的质量”的校本评课样表,从而以精准的“课堂诊断”促进“学的课堂”形成成熟范式。

二、双线并行、同步推进

(一)理论培训

2017年暑期,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华颂宁应邀为全校教师做了“学习及其策略讨论”的学术讲座,他从学习策略的相关前言理论谈及生动案例,“具身认知”、“认知负荷”、“元认知”这些前沿的理论名词和概念首次出现在积余教师的理论视野中。

201712月,学校召开“微课题”申报准备会议,课题主持人刘铭对76名微课题申报教师进行“学习策略微课题研究”主题培训,探讨了如何通过微型课题研究变革学校课堂观察和课堂优化的途径、方法和模式,提升教师反思指导学生的学习策略的能力和水平。学校教科室对全体“微课题”申报教师进行了以“教师如何开展微课题研究”为主题的培训,指导教师把握教学实际中的突出问题、主要问题,并依托个人学习和团队合作,在教学实践中摸索、调整、实验、观察、总结、提升,从而形成富有班本和校本特色的“微策略”。

 20183月至5月,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教科室正式启动“以学定教”课堂观察研究,学校课题研究核心组成员经历了二轮理论培训,课题主持人刘铭主讲了“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基本常识五问”、“知识与技能学习目标达成”、“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学习策略”三个讲座,厘清了教学的概念、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并深入解析了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的特征,尤其重点突出有关一节课教学目标设定的科学性、精准性进行细致分析,并通过“浅层学习”及“深层学习”的比较,引出了“六度”学习策略观察法的概念,即主动学习诱发度、外显化和表达澄明度、思维目标契合度、知识结构化精度、理解支持度、元认知反思度。三个讲座颠覆了教师对于传统的听课评课的认知,增强了教师运用前沿教学理论深入课堂进行科学观察和分析的意识。

(二)主题展示

1、基于“九年一贯制”办学特色的“学思”课堂展示活动。

201710月,为推广学校在“学”与“教”上的探索研究经验,促进教师教学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校举行大型主题研讨活动。各学科组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学情,制定适合本学科的研讨主题,道法组的主题是“智慧课堂高效学习策略”,物理组的主题是“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物理常态教学”,数学组的主题是“运用学习策略指导学生解题研究”,语文组的主题是“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语文思维品质”,英语组的主题是“英语有效阅读课堂研究”,化学组的主题为“化学课堂学习策略运用研究”,全方位多角度呈现积余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各年级各学段各学科上高效教学的举措。12节展示课覆盖各学科各学段,彰显出鲜明的“积余特质”,即以生为本,梯度适度,指引得法,注重学生能力思维发展。7个由积余一线教师主讲的微讲座也集中展现了学校教师在“学习策略”方面的学术理论素养和课堂教学经验。                                      

20185月,学校举行“智慧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主题为:“OK平台”助推“思维课堂” ,“策略优化”引领“深度学习”。七年级共七个学科参与课堂展示,他们通过近两个月的教学探索,初步积累了智慧课堂的教学经验,并根据本学科特征,合理科学地运用在课前预习学情检测、课中共学及时反馈、课后个性作业发布等环节中,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智慧课堂”的探索和实践,对于校本资源共享、教师精准教学及辅导、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都具有较大的意义。

2、“学科高地”教学展示活动。

2017年至2018年,学校相继开展了 “初中语文”、“初中化学”、“初中物理”学科高地展示研讨活动。

温洁玮老师以“初中语文小学阅读策略探究”为主题开设观摩课《卖白菜》,呈现了重文本细读、重思维引导、重语言表达、重学法提升的积余语文课堂特质,积余语文组还展示了常态化的同伴指导式课堂观察分析活动,10位评课教师选择不同观察点对本节课进行深入评析,他们或从问题的设置、或从教学节奏的把控、或从文本细读的深度、或从教学资源的引入等角度进行评课,探索具有理论高度且极富开放性、论争性的语文课堂观察模式。

王宇老师代表化学学科组向全区老师介绍了本校“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实施,尤其是一些具有独创性的探究性实验,体现了重视学生实验过程性学习,重视对学生实验策略的指导的理念。周佳瑜老师以“物理高效实践策略”为主题开设了公开课《电学实验题大串烧》,作为一节复习课,仍然突出实验,培养了学生获取物理知识,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物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科学态度,立足于对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积余优势学科的这些展示活动,均体现积余教师课堂教学“合学生基本学情、合学生认知规律、合学生思维节奏”的“三合”特征。

3、课堂观察试点学科探索教研活动。

“课堂观察”核心组教师荣加贝、林越老师分别开设作文指导课《让每一个句子亮起来》及数学课《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整个课堂观察过程包括三个步骤。第一,课前会议——确定教学目标。开课教师提前向听课教师发送教学设计、教学素材及课件,听课教师根据教学设计,填写“目标表层问题、深层问题、目标与教案一致性”观察单,提出了对于教学目标调整、整合、修改的意见。第二,课中观察——聚焦目标的达成。每位听课教师手执学生座位表(含学生学情标识),选择观察座位,两台摄像机全程记录教师和学生课堂行为,听课教师全程跟踪周边学生的听课进程和质量,并做好观察记录。第三,课后会议——分析学生学习的进步度。根据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环节的一致性分析,根据学生前后测材料的分析,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分别讲述观察发现和体会,尤其关注学生的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是否得到训练和提升。

课堂观察教研活动是针对听课有效性的探索举措,着眼点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让课堂观察真正成为教师进行专业化反思的工具,成为教师进一步构建“学思”课堂的支点。

三、表里合一,美美与共

经历近一个学年的“双课题”研究,我们发现,“课堂观察”是科学诊断课堂的有效途径,也是建构“学思课堂”的重要手段,而“学习策略研究”是课堂转型的本质和关键,也是提升课堂效率、培育核心素养的主眼。两个课题研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我们希望通过持续推进的课题研究,逐渐达成如下目标: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和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现状,树立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培养教师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教师对自己和他人课堂教学情况的分析能力,养成对教学行为和方式的深入反思意识,形成自觉、主动寻求发展和不断探索的能力;引导学生科学运用学习策略,优化学习方法、学习手段、学习心理、学习习惯,为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供实践经验;进一步显现学科组的专业化组织特征,让学科组成为教师专业性学习活动的主阵地,成为优秀教师成才的摇篮,鼓励每位教师开展以教学为中心的有效教研活动,将学科组建立成为富有浓郁合作文化的教师专业学习型组织;全面实现教育教学的两个转移:以教师为重心转移到学生为重心、以传授知识为重心转移到培养能力为重心。

目前,学校共76名教师确立并参与了26个有关于“学习策略”的微课题研究,随着探索的深入,学校教科研部门将不断改进、完善“积余合作式课堂观察记录量表”,科学设计基于“学习策略”观察点的量表条目和内容,并以学科组为单位,常态化开展合作式课堂观察活动指导教师写好课堂观察微型报告,切实提高教师课堂问诊和教学策略运用能力。课堂改革需要不断的反思与实践,积余人永远行走在探索之路上。

                                                 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  荣加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