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梁溪区教育系统校园欺凌举报投诉热线电话:0510—82701457

【行知路上】从“慧游惠山”亲子秋游中看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从“慧游惠山”亲子秋游中看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无锡金桥实验幼儿园   程倩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园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明确了资源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价值。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中提出:幼儿的学习主要是依靠与周围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基本的玩具和多样化的材料以及具有生命气息的环境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春秋游活动是幼儿园每年都会组织的常规活动,从我园中班“慧游惠山”秋游活动的组织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教师们的儿童观与课程观不断更新,从幼儿整体发展和实现课程目标的高度出发,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从随意选择到理性思考

 以往我们在选择春秋游地点主要是从游玩的地点是否重复来考虑。但随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不断推进,教师的课程资源观悄然发生变化。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提出:秋游的地点应该和当前课程中的主题活动融合,让秋游活动成为课程行进中的一部分,比如中班的秋游活动完全可以与“多彩的秋天”的主题活动结合。此外,秋游地点的选择应该由以往幼儿园行政确定,转变为由教师和孩子一起商量决定。于是通过各班幼儿民主提议和投票选择,此次中班年级组的亲子秋游活动确定为树木品种丰富、正值树叶花木色彩绚丽变化的“锡惠公园”。地点选择好后教师开始研讨秋游活动的目的和幼儿获得的核心经验,既通过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对花草树木的进行探究,在亲近自然、愉悦身心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和获得秋天是绚丽多彩季节的感性经验。在研讨中教师们的课程目标意识逐渐清晰,分析如何利用锡惠公园的资源,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探索和体验。在秋游活动开始前,教师们先收集孩子们的兴趣和经验:你们去多锡惠公园吗?秋天的锡惠公园和平时有什么不同?你们想在公园里做些什么?你对锡惠公园的什么地方或事物感兴趣?孩子们聚焦到当前主题的经验和兴趣,教师们梳理了一些关于锡惠公园的关键词:古树、菊花、锡山、惠山、二泉映月等等,于是亲子秋游的内容就应运而生了。有了前期对孩子经验和兴趣的调研,秋游活动中孩子们会带着期待、带着兴趣去寻找,并在观察、比较、讨论和分享中不断构建自己的经验和认识。

我们的思考:秋游地点从没有目的的随意选择到有目的的理性思考,反映了教师们发现资源以及资源课程化意识的初步萌发,教师们开始关注资源与课程的关系:幼儿园周边有哪些资源,这些资源如何与我们的课程有机整合,并转化为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活动。教师们意识到春秋游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带孩子参观游玩的形式,而是将参观和游玩作为幼儿活动多种经验的途径和机会。我们也开始关注资源的选择和判断,学习走进资源,细致地分析这些资源和幼儿经验之间的交集点。

   二、从走马观花到预先规划

 在以往的秋游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大多是走马观花,走到哪里就看到哪里,看花指花看树聊树,走累了就坐下来吃一吃、聊一聊,到时间就乘车返回,这种方式看似面面俱到,实则是雁过无痕。回来后问问幼儿,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和获得的经验。

秋游地点确定后,教师们讨论发现锡惠公园还是非常大的,不同的行走路线会直接影响活动的效果。走马观花式的秋游肯定达不到目的和效果。教师们决定在正式秋游前先到实地进行考察和踩点。教师从关注秋游地点的选择,到开始关注秋游活动的规划,课程意识不断加强。教师们来到“锡惠公园”详细了解并记录了不同线路上的课程资源分布,比如寄畅园里菊花展,惠山寺旁600多年的银杏树,锡山顶上的龙光塔,二泉印月等。回到幼儿园教师再次开展了教研活动,对锡惠公园的资源进行分析,讨论如何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经验选择适宜的行走路线,以达成课程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我们的思考:通过秋游实施过程的思考和研讨,教师们的课程资源观念得到进一步的显现,教师需要对资源进行价值判断和筛选,资源不是找到即可,寻找和收集资源的目的是做有准备的课程,让资源为课程服务,为幼儿发展服务。我们提供课程资源的内容和方式必须和幼儿的认识经验相符合,使幼儿能否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顺应,用思维和语言领悟和表达。

    三、从单一资源到多元资源

秋游踩点回来,教师们还意外地发现作为“老无锡”的发源地的锡惠公园,除了植物、建筑资源,还有蕴藏着许多传统文化资源,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山泥人、无锡特色小吃,包括公园里土生土长的爷爷奶奶们地道的无锡方言和民谣等等,这些传统文化资源被大家疏忽和遗漏。此外,亲子秋游中的家长群体里是否蕴含着资源,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呢?这些问题引发了我们新一轮的思考。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将关注单一的有形物质资源的开发,转向对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的挖掘和重视。讨论从幼儿的发展需要和具体活动的需求出发,在“慧游惠山”亲子秋游活动中如何对隐形的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教师们在研讨中还提出:“慧游惠山”的秋游活动既然是亲子游玩的形式,就应该引导家长在理解课程资源价值的基础上,鼓励家长积极配合和支持幼儿园的教育。秋游活动前教师们召开了班级家委会,和参与的家长们一起讨论,一起进行课程资源的收集和利用,并鼓励家长利用秋游活动的教育契机,在幼儿完成任务中遇到困难和问题,不包办代替,而是多引导幼儿商量讨论、尝试探索,在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中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们在秋游前的班级家委会中也收集到更多的资源。比如有的家长是林业专家,有的家长是无锡通。在“慧游惠山”的秋游活动中,这些家长们就是一本行动着的“百科全书”,专业的解答可以引发孩子们之间更多的讨论与交流,同时激发孩子们探索的兴趣和欲望,这种基于现场的真实情景学习更利于幼儿的观察探究、理解和吸纳。

我们的思考: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教师们树立了完整的观念,课程资源涵盖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既要关注材料设备、自然环境、现象事物等有形的物质资源,更要关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家长的支持、专业人员的指导等无形的资源。课程资源不是固化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幼儿的需求不断变化,发掘课程资源中蕴含的教育价值。

    四、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

 “慧游惠山”亲子秋游活动的实施经过三次年级教研活动和一次班级家委会反复研讨,聚焦课程资源开发和实施中教师们和家长们达成了共识:亲子秋游活动不应该是由老师给孩子们精心烹制的完美大餐,幼儿仅仅是享用和品尝,而应该让幼儿从被动接受任务到主动发起学习,由“品尝者”变成大餐的“烹饪者”。基于认识的转变,最终我们的“慧游惠山”亲子秋游活动组织再次发生如下的变化。

1、 自由选择同伴组团

孩子们自由选择同伴,组成五人一组的秋游小组,大家一起商量为自己的团队命名,绘制队标。同时制定好团队行动的规则,比如:秋游活动中大家要一起行动,不能落单。遇到困难互相帮助,彼此鼓励。遇到不同意见和矛盾一起商量决定等等。

2、自主选择体验项目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慧游惠山”的感受和体验的内容和任务。有的孩子想要品尝锡惠公园的美食、有的孩子想爬锡山登上龙光塔,有的孩子想观赏“菊花展”,有的孩子想跟“老无锡”的爷爷奶奶学一学无锡的方言民谣、有的孩子想找一找古树并测量、有的孩子想了解锡惠公园最有名的景点……孩子们小组讨论、民主提议,与同伴商量并确定团队体验项目及内容。

3、自己做好准备秋游

“慧游惠山”亲子秋游活动。在明确秋游地点、秋游时长和体验项目后,孩子们要自己制定秋游计划,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提前了解当天气温、准备着装、准备体验项目需要的材料等。比如:孩子们会提前准备好“找一棵古树测量”项目中需要的测量工具:绳、尺子等;准备好“观察并写生菊花”中需要纸和笔等;准备好品尝无锡特色小吃的钱币等等。

4、自主规划行走路线

如何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小组成员们想要体验和完成的任务?任务地点分布在哪里?行走的路线如何不重复?孩子们根据“锡惠公园”的地形图展开讨论,首先在地图上找到任务地点所处的位置,做好标记。随后集体商量完成任务的先后顺序,最后共同绘制行进的路线。

5、分组完成体验项目

根据各组体验项目,幼儿通过团队合作探究,提出问题,寻找答案。比如:孩子们观察古树的外形,通过古树的名片了解树龄和特点,利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古树有多粗,有多高等等。在爬锡山登龙光塔的过程中,大家相互鼓励、彼此帮助。和爷爷奶奶学说无锡方言和童谣中,他们积极主动学习如何与他人交往,大胆展现和表达。

6、后续延伸拓展活动

秋游回来,孩子们的探究并没有划上句号。教师们根据幼儿的发现和兴趣,开展一系列多样化的观察、讨论、实验、文学、艺术、品尝、劳动等主题活动,并通过区域游戏,丰富、延伸和拓展幼儿关于“慧游惠山”的经验。

  我们的思考:教师们明晰了课程资源不是教具,而是幼儿的伙伴,幼儿互动的对象。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和构建者,通过多样的化的学习活动,把资源转化为幼儿的经验。资源需要更有效的挖掘、利用并形成系统的课程,前提是对幼儿经验、兴趣与需要的了解,对教育目标和价值的判断,对幼儿学习特点和方式的准确把握。 

没有资源就没有课程,在课程游戏化的项目建设中明确提出:要从幼儿园的课程目标出发,结合课程内容,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幼儿园课程改革中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拓展和整合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从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深入开展以来,我园教师的课程观发生了蜕变,在课程实施中教师们积极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并努力成为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开发者,通过挖掘和利用各种资源的深层价值不断深化儿童的学习,丰富儿童的经验,促进儿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教基(200120 .

2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

3、《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试行稿).2017.2

4、虞永平.课程在幼儿的生活和行动里[J].幼儿100(教师版)2016(12)

5、虞永平.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基础和来源[J].幼儿教育,201503

6、虞永平.幼儿园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转变[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