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小抓手 大收获
小抓手 大收获
——浅议班级卫生工作在班集体建设中的作用
江苏省无锡沁园实验小学 刘惠娟
2014年6月15日,尽管这天下着绵绵细雨,但在巴西累西腓伯南布哥竞技场依然举行了世界杯小组赛C组的比赛:日本队对阵科特迪瓦队。尽管日本队输了比赛,但比赛结束后看台上离场的日本球迷井然有序,没有任何的推搡和喧闹;特别是赶来支援国家队的日本球迷,赛后仍披着雨衣、冒着越下越大的雨捡拾丢弃在球场里面的垃圾……这一幕幕显示出来的观赛素质,得到在场人员的一致称赞!反观我们的身边,尽管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日益显著提升,但说脏话、乱扔垃圾、破坏环境等不良举动还时有出现,在不少人、包括我们的学生心目中还经常不以为然。大环境离不开小环境,未来又取决于今天。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如何抓好班级环境卫生建设看上去是小事(事实上不少班主任对班级卫生的关注也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班级管理的常规检查),但如果我们能重视这样的“小事”、把这样的“小事”当大事抓,,那我们就可以发现“小事不小”,就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寻到“小抓手”,进而得到促进学生素质养成的“大收获”。
一、卫生是“面子”,也是“里子”
一个教室、一间宿舍的环境卫生如何,是这个班级整体风貌的一面镜子。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让每一个学生、每一位老师赏心悦目,可以增强师生的班级认同感,进而热爱我们的班级。班级卫生体现出学生的审美情趣,看出学生的劳动能力,更可以展示一个班级班级管理的管理水平。所谓“见微知著”就是这个道理。卫生环境好的班级不一定是优秀的班集体,但卫生环境不好的班级一定不是优秀的班集体!一个环境卫生优良的班级拥有一群爱班级、爱整洁、爱自己的学生,也是一个作风扎实、制度健全的班级。提升班级管理的水平,首先必须重视环境卫生这个“面子”,因为“面子”就是“里子”。有一种观点,认为班级主要抓学习,卫生工作可以应付应付。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连班级卫生这样所谓的“小事”都搞不好的班级,又怎么能担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重任?
二、卫生是结果,更是过程
搞好班级环境卫生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评比,不是为了给别人看,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干净的教室能让人心情愉悦,整洁的宿舍让人身心放松,但它们的持久不仅靠每天两三次的应付式打扫,而主要靠每时每刻的自觉爱护——这背后有班级管理理念的支撑、有班级常规管理的制度、更有每一个学生的卫生意识和班级认同。卫生工作不仅是为创造卫生、整洁、舒适的班级环境,同时它本身也是一个教育契机。抓好班级卫生工作,需要在全体学生心目中形成重视卫生工作的共识,需要发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卫生环境的创建和维护,需要全体学生互助互学卫生值日技能(大多数学生包括中学生不会劳动甚至不会扫地的大有人在!)。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在抓班级卫生工作的过程中,注意把看上去的“小事”纳入班集体建设,使之成为后者的有机组成,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有利于学生成长出发,依靠学生,发动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或召开关于班级卫生的主题班会,或在学生中征集卫生工作良策,或进行劳动技能指导,或组建班级卫生工作管理部门……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切实有效地做好工作。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劳动技能提高了,责任心培养了,对班级的认同和主人翁意识也得到增强。因此,我们应在班级卫生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随时发现教育契机,挖掘教育资源,把班级卫生工作开发成班集体建设的有效平台。
三、学生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学生
面对一个整洁、让人舒心的教室、宿舍,绝大多数学生一定不会舍得随意破坏;相反、脏、乱、差的环境不能给学生愉悦,会让学生心情烦躁,还会诱导学生继续破坏环境,甚至会衍射到对班级生活其他方面,导致消极对待。良好的班级卫生环境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将审美、修养洒向学生的心田,熏染和教化学生,在无声无息的浸润中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做好班级卫生工作,定能在育人路上发挥“润物无声”的功效,净化班级环境的同时也净化了学生的心灵。
以上是本人对班级卫生工作在班集体建设中作用的一点认识。至于如何做好班级卫生工作,许多优秀的老师都有很丰富的经验和有效举措,笔直不多赘述,但在多年的班主任经历中有两点体会愿与大家分享:
1.小题大做。就是说把卫生工作的出现的小问题“揪住不放”,认真、严肃对待,绝不轻易放过,动用多方力量,采取多种对策,力求查出根源,妥善处理。对于一次不到位的卫生值日追查到人;对班级中出现的一张小纸片,不妨兴师动众,作出彻底清查的姿态,结果可能并不能查出到底是谁扔的,但无形中给学生种下了“班级卫生很重要,任何一个人都应恪守职责、爱护而不得破坏班级卫生”的种子;个人物品的摆放甚至个人书包抽屉内物品的摆放,都要求学科归类,大小集中,整齐排列……有布置,有检查,持之以恒。
2.大题小做。毋庸讳言,目前大多数的班主任负担重,事务多,对于上级部门要求的大扫除等常规性任务,不少班主任常常只能简单地在班级读读《通知》就撒手不管,每次要求,每次布置,班主任习以为常,学生也不以为意,结果导致班级任务完成不好,学生也养成了马虎应付的不良习惯。笔者认为,对于上级部门布置的大扫除等常规任务不能随意化、简单化,但也不必事事亲力亲为,可以发挥全体学生、特别是发挥班干及积极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如何完成好大扫除”的课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研究,明确卫生要求,细化卫生分工,商定卫生奖惩等,形成长效机制,这样,既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又激发了班级活力,保证了大扫除等常规性任务的完成。
班集体建设事物繁杂,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班级卫生工作不应是“可以有但不必太较真”的配角,应该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审美情趣”“自我管理”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