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路上】“德育剧场”——班集体德育的特色平台
“德育剧场”
——班集体德育的特色平台
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 华雷鸣
【摘要】“德育剧场”是一种将戏剧元素融入班级管理,通过浸入式情感体验,为学生巧妙提供正能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自然生长的特色德育平台。本人通过笔者的实践案例,具体阐述“德育剧场”的搭建、实施以及意义。
【关键词】德育 德育剧场 情感体验
一个优秀的班级体,必须有一股昂扬的正气,才会永不消沉。怎样培养积极向上的班风,让正气不息、班级凝聚?德育活动的巧妙策划,巧妙提供正能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德育剧场”活动,是以剧场为德育媒介,集合各种德育活动方法,通过小剧场模拟一个虚拟社会或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剧本创作、角色扮演、排练表演、情景体验、反思评论中,体验公共生活规则,培养优良的情感品质,树立正确完整独立的价值体系,最终达到情感德育目标。
这种模式将戏剧元素融入班级管理,用戏剧话语言和艺术化表现形式,使学生进入一个虚拟的情境,运用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生活经验,在活动进行中发展出一种同侪激励与互助的环境,进而提升主动学习的欲望和动机,并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完成团体目标,培养自我负责的积极学习态度。
“德育剧场”的成果展示表面上是舞台表演,但实际上表演不是根本目的,我们关注的是学生在整个活动开发和开展过程中的各种情感体验和表现,是凌驾于活动本身之上的班集体自我生长管理体系的形成。
一、 全员参与是“德育剧场”的前提。
德育活动,绝不应该只为个别或小部分人服务。教育的公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要为每个孩子创设展示和发展的平台,让他们感受各自存在的价值,体验被关注、被认可、被尊重、被信任,从而发自内心地愿意做最好的自己,进而主动寻求如何做最好的自己。
我们的“德育剧场”要求全员参与,也鼓励老师和家长参加。在整个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老师、家长和学生相互合作,群策群力,共同进退。这样的团队合作活动模式,不仅能够增进彼此的感情,迅速地增强班级体的凝聚力,而且能够为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创设稳定、和谐、友爱的氛围。
二、 全员发展是“德育剧场”的目的。
我们的“德育剧场”共设置六个环节:题材选择、剧本创作、分工筹备、演练修饰、表演展示、反思提升。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德育的契机,每一个任务的完成都是团队合作的结果,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不仅体验了表演角色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道德教育的自我完善,而且在各自喜欢或擅长的领域学习探索地更深入,同时还执行了班级主人翁角色,主动创设和发展班级体的精神文化建设。下面,笔者以这几年的工作实践,选取几个实例作简单阐述。
1. 题材选择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迅猛的生理变化会带给他们相应的心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心境容易低落,情绪两极分化,内心充满矛盾,烦躁也因此成为情绪的主基调。随着身体力量的强大,他们更多地想证明自己的长大,所以自我意识地膨胀让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听不进正向地教育和规劝,面对未来困惑迷茫,甚至很有可能会导致世界观、价值观偏离以及行为偏差。
“德育剧场”的德育模式,恰恰避开了师长枯燥的说教,学生主动策划组织的过程,是一种体验式、浸润式的教育熏陶,它会扎根在学生的心里,随着灵魂的滋养悄无声息地自然生长。
如:校运动会主题:“爱上这座城”,展示无锡优美特色历史文化。笔者建议同学们利用周末时间去无锡市博物院进行参观,搜集相关资料。其他班级都是通过各式道具展示无锡各式人文地理特色,如“太湖美”“小笼包”“阳山水蜜桃”等等,笔者引导同学们思考“如此美丽的无锡城从哪里来?”同学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是无数无锡先烈用青春和鲜血铸造的。于是,同学们在博物院搜集英烈资料,在网络上、图书馆深入学习研究,最终选取13位有代表性的肩负名族复兴希望的无锡人为表演题材。
这个甄选题材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不需要老师侃侃而谈,学生在搜集题材的过程中自发地被英烈故事吸引、感动。然后他们自己撰写解说词,设计表演形式和内容。整个活动筹备、队列训练和表演过程,都是同学们与民族先烈们灵魂的交流,是对先烈们的感恩和坚定承诺,是勇于挑起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担当!
2. 剧本创作
只有落实到生活中的德育才是鲜活的、温暖的、真实的,才是学生更愿意接受的。其实,每个班级都有动人的故事。“德育剧场”的有些剧本创作,就来自于学生们自己的生活。
心理情景剧《异梦空间》的剧本创作的灵感,就是来自初三学子们面对中考压力时的彷徨失措、忧虑无助、矛盾冲突。为了能够充分展现学子丰富的精神内涵,我们采用了“一化三”的角色呈现方式,分别代表了初三学生面对中考压力的三个不同人格面向:浑噩度日、辍学创业、拼搏求学。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这三个面向合力成就的,经过生活淬炼,冲破内心压力,不忘初心,洒脱求学的心历路程。同学们在创作和演绎过程中更清楚地看清了自己,在进行道德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考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在实践体验中形成正确的情感品质、道德素养。这次的剧本创作,是莘莘学子心底最深处的呐喊,激励了所有同学积极向上,勇往直前,为班级优秀的学风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3. 分工筹备
全班40多个学生,每一次活动都是全员参与,所以合理分工,通力合作是极其重要的。我们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喜好,划分以下六个部门:导演组、编剧组、摄影组、美工组、录音组、演员组。其实,基本上每个学生都有多元化角色,为了把表演完美的呈现,部门之间,角色之间,要进行反复的交涉磨合。比如主要角色的选取,哪个同学最适合哪个角色,都是通过多个角色、多次尝试排练后最终决定。在虚拟的生活情境中,不论是哪个角色,学生都切实得到了情感体验,理解角色赋予的意义。小徐、小郭喜欢文学写作,主要由他们俩执笔剧本。小程对电脑操作感兴趣,就由他和合唱队的小李负责节目的音画制作。小如擅长画画,对设计有特长,她带队负责服装、道具、舞台布置及色彩搭配。还有摄影组的小郭,用镜头记录每一个美妙动人的瞬间。
每一场“德育剧场”都是同学们提升团队合作能力的演练场,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谈判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在一次次的交涉磨合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4. 演练修饰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在舞台上展示最精彩的表演,需要专业的知识,更需要千锤百炼。
校运会入场式表演“庆70华诞,展强国风采”,导演组同学们设计了两个构思,经过协商决定选取“特种兵表演军体拳”,理由是运动会入场式不应该是“花式走秀“,而应该是体力耐力精气神的展示。可是,问题来了!“军体拳”没有人会,自己跟着网上视频学习,效果又不佳!于是,我们到处打听,寻找各种资源,请来了专业的拳击教练。开练了,同学们才明白我们班的队列表演训练堪称是一场严苛的军训。教练所教的基础动作,同学们需要拆分成很多个基本动作才能看明白,要连续反复练习几十遍才能连贯。每个人的身高体重、动作幅度、速度快慢各不相同,为了达到集体军体拳的整齐,就要一遍遍地练,反复地练,练到整齐为止。为了体现“特种兵”的气势,每个同学都要大声地喊出口号,可是很多同学都做不到,除了说话习惯,还有难为情,更多的是不懂得怎么发声。笔者是朗诵爱好者,懂得一些专业的发声技巧方法,于是我一个个指导学生,一遍遍示范,一次次纠正,练到嗓子都哑了,喊到喉咙都痛了,最终帮助他们掌握喊口号的方法。
为了达到零差错,同学们反复彩排预演,考虑和设想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可是,身体疲惫之后,情绪必然会受到影响,在这样高强度的训练之下,同学们不免有些反感,特别是看到其他班级轻松潦草地训练一下队列就去休息,更是心底冒出了抱怨。此时,不需要讲太多道理,因为再多的道理此刻的他们都听不进去,只有真正走上了舞台,他们才会发觉之前刻苦训练的意义,自然会感恩陪伴他们一路的老师和伙伴。
5. 表演展示
无数次的演练必将迎来最终的精彩绽放。对于那些从没有上过大型舞台,从没有得到众人关注目光的同学来讲,这是多么悸动的时刻。自信、胆识、梦想······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能力,都在这里生根发芽了!
小许说:“当我们换上军装,扛起枪,真的酷极了,仿佛真的成为了特种部队的一员。入场式上,口号喊得特别响亮,有一丝保家卫国的自豪感!排列真的很累,可当我听到主席台上的老师的热烈掌声时,就觉得一切都值了!”
小柳写到:“时间紧任务重,更是需要同学们的配合,各种高难度动作,同学们都毫不退缩,摔破膝盖,蹭破手肘,在集体利益面前都是小事。本来对这么高难度的训练是心怀抱怨的,但是当听到其他同学看到我们格斗时的赞叹,突然来了动力,自豪感!开始期待成为最棒的那个班级!听到领导和全校师生想起的掌声,我们好厉害!其实浑身疼,但都感觉不到啦!”
小尤写到:“队列评比,在班级与班级之间,竞争是很激烈的——大家都想成为第一。这对我们是很大的考验。因为紧张,我总是在等候时不自觉地拉着自己的腰带,为自己的靴子而感到忧心,生怕他会酿出一个松了鞋带的乌龙来。紧张是很迫切的,过去我看到别人走方队,总是觉得没什么难的,现在却要不禁咬起大拇指来缓解紧张感,毕竟马上就要自己去尝试一番了!我听见主持人开始播报,唐同学喊起口号,紧张却不见了,我很自然地把动作做完了。我终于松下一口气,原来许多事情不是那么难,只是它唬住了人,让人不敢实践罢了。”
很多很多的情感体验,都是剧场表演带给同学们的。这些幸福的、自豪的、紧张的······甚至是忧虑的情感体验,就像久旱的农民遇上的甘露,滋润着“德育的种子”茁壮成长。
6. 反思提升
青春期孩子很在乎来自同伴和他人的评价。节目展示的成功,学校及以上单位对班集体的肯定和表彰,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同时,“德育剧场”在大统一的德育平台上,为不同的学生创设了不同的小平台,所以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实施对学生自我反思提升会有更大的帮助。首先是以参与者的身份进行自我评价,感悟剧场活动过程中的得与失。其次是以合作者的身份对伙伴及小组进行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对他人的付出给予肯定和感恩。最后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对整场活动进行剖析,对各个环节的实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中肯的建议,为后续活动的开展指明方向。
在德育剧场正向能量的情感平台下,学生们听到的,感受到的是同伴的包容、扶持和激励,这对于他们后续的学习生活的相处,奠定了强大的情感基础,班集体也越发和谐团结向上。
小姚在自我评价中写到“在表演中,我负责拿枪。在大多数人看来,拿枪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开始我也这么认为,但渐渐地我发现我错了。因为我的动作少,所以每一个动作的要求就更高,时刻要笔直地站着,几个小时练下来,我的左手拿东西都有些使不上劲,脚也特别地酸。许多事看上去容易,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明白其中的艰难。“
小朱作为参与者在评价中写到:“有一个动作是将别人摔倒在地,一开始看到演示时觉得简直不可能完成,后来克服恐惧去信任别人,一次又一次地练习,发现也没有那么难,只需多练习就能做到。我很感激我的伙伴小谢,她被我失手摔疼了很多次却从不跟我计较。我明白了团队精神的重要,如果人与人之间信任与配合,以及坚持与探究,任何事情其实都能化难为易。”
“德育剧场”凝聚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力量,虚拟一个个社会生活情境,创造了师生家长共演的平台,通过浸润式情感体验,挖掘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全方位的素养,树立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增强自信,自尊,完善独立健全的价值体系,提高社会生活能力,同时班集体建设自然生长。“德育剧场”可谓是“德育细无声”。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