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与遐想】养蚕育人
养蚕育人
无锡小荧星艺术幼儿园 顾 晔
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是一种心灵的洗礼!最近阅读了一本由倪敏主编的书籍《幼儿教师最需要什么》。本书认为幼儿教育是教育的起点,每一个孩子就是一棵小小的树。我们幼儿老师需要用心去欣赏、研读,呵护和浇灌,促成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并充分体验到和他们一起成长的幸福。这书在关于幼儿老师如何创造性的开展幼教工作的诸多方面给予幼儿教师有益的建议,值得学习和借鉴。虽然现在只是粗粗地拜读了两章内容,但是让我略有所思,有些许的想法。
一到春天,教室里的自然角里就会变的丰富多彩,各种绿色植物、可爱的乌龟、金鱼等等,今年我们班里突然来了新朋友——蚕宝宝,孩子们对于这些新朋友非常的喜爱,由于太小故有我来代养,在与蚕宝宝朝夕相对的日子里,让我联想到了《幼儿教师最需要什么》这本书中的一些观点,书中的一大特点就是用案例来说话,那今天我也用养蚕心得来说体验.
一、请你多爱我一点
爱心是当好幼儿教师的前提。刚接触到蚕宝宝时它们就像是刚出生的宝宝一样需要更多的呵护和爱,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离开父母的怀抱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而教师的爱能让他们渐渐地消除陌生感,慢慢地融入新的环境中。蚕宝宝需要生活在一个比较干净、适宜的环境中,桑叶要嫩、不能老,每天要换食2——3次,等长大了还要更换一个更大的窝。这与幼儿教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我们会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征来制定适宜的计划、创设相应的活动环境,以此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二、请你放手让我飞
1、不比较,让孩子自由发展
每次给蚕换食物的时候是我最纠结的时候,有的蚕只要你轻轻地碰一下它就会自己爬到新窝中,有的会先试探一下然后慢慢地爬向新窝,还有的就会死活抱住你的叶柄不肯下去,需要你推一把才能适应。这如同孩子的性格有的内向有的外向,这决定了孩子适应环境的快慢、接受新事物、交往等能力,那么教师就要选择不同的方法、角色来与不同的幼儿相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因材施教,用适宜于独特个体地的方法来引导幼儿。作为成人,我要看的是孩子的进步不是与其它孩子相比的缺点,我们要比的是孩子在哪些方面的进步,是正面的鼓励,而不是背面的责骂。
2、我的班级我做主
我们的孩子大多是本地人,在家都是小公主、小皇子,到现在还有极个别的幼儿在家还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为了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我开始做“懒老师”我觉得有时幼儿表现出来的懒、不会都不是他们的错,家长也要承担一定的错误。虽然我们平时也和家长沟通过这个问题,大多家长都是表面答应,可是回家还是没有改变教育方法,所以我觉得可以通过在一日生活中让幼儿锻炼,以此来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
陶行知先生的理论就提出过“六解放”,其中一个为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让儿童在动手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他们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建议教师要让幼儿自己动手,成为很多的主体,成为自己人生的主角。在平时,我会“偷偷懒”让幼儿帮我拿拿这个、理理那个,久而久之部分幼儿会在一些操作活动后自觉收拾材料还会把材料放在柜子里,这样幼儿不仅进一步熟悉了教室里的布局,而且还提高了服务意识,有了一定的自觉性。有了榜样的作用,有的幼儿也想得到老师的表扬,会学着能干幼儿的样子尝试着收拾整理,希望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请你蹲下来和我说话
有过养蚕经验的教师知道,蚕吃桑叶很挑剔,最好是嫩叶最好,每次我在选择叶子的时候我都会把我认为是嫩的叶子撕碎了给蚕吃,但是有几次我发现不是我认为的好叶子就是适宜蚕的,这让我想到平时我们有时会认为这个活动孩子肯定会喜欢,嗯这个不适合孩子,太危险了等等的想法,这样对吗?用自己的标尺来衡量幼儿,显然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尊重幼儿,尊重他们的想法,学会蹲下来看孩子。
1、等一等,世界会不一样
任何美的事物都需要通过一定的文字来进行修饰,才会变得更美,让人产生共鸣。特别是要理解幼儿的作品,那你必须放低姿态、俯下身来慢慢地去品味幼儿眼中的美。我们给了幼儿表现美的同时也应该让幼儿学会用言语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因此我们在创作结束之前,会花上1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聆听幼儿眼中的美。 “我创作的是-------”、“我用XX创作了XX”、“我和XX用XX创作了XX”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在介绍作品上的改变,从两三个字——不完整的语句——完整地话语都是幼儿在相互介绍、教师的引导下习得的,也是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如同一个小组成员交流创作内容,进行分工,相同的主题使用不同的材料的交流,或是不同主题相同材料的交流等等在学习中的收获与大家进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大胆交流,而且在介绍中发现美、值得自己去学习的表现方式,或是给对方提出一些建议等等,他们都会用言语来表达,同时也为幼儿的自信奠定了基础。
与幼儿共同生活中,我不仅是他们的引导者,同时他们也是我的老师,他们教会我要从幼儿的角度去看问题,放低姿态,以欣赏的目光出发,感受幼儿的喜怒哀乐。与幼儿共同学习,成为幼儿的朋友,以童心、爱心、耐心去了解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其成长所必需的有益经验。在家庭生活中,很多父母习惯于做孩子的保护伞,让孩子失去了独立自主的空间,也失去了学习独立生存的机会。事实上,父母学会放手,孩子才能更快地独立。相信孩子,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孩子会给意想不到的惊喜!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