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 共融 共享\曹宇
共筑 共融 共享
——陶行知核心生活力思想在校园文明建设中的运用
无锡市江南艺术幼儿园 曹宇
摘 要:
在陶行知生活力理论的指引下,以精神文明建设为载体,坚持依法治教,共筑文明校园;打造优质教育,共融文化校园;建构团队引领,共享和谐校园,深入开展校园文明创建活动,有力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关键词:
共筑、共融、共享、校园文明
1926年12月,陶行知在《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一文中提出,学校必须给学生一种生活力,使他们可以单独或共同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培养学生生活力,就是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担当、使命意识。“核心生活力”体系完整,内涵明晰,涉及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培养和丰富五大核心生活力,必将帮助学生“实现那丰富的现代生活”,让学生的生活“继长增高地向前向上进”。
现代社会提倡以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引导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引领教师立德树人,这与陶行知的“核心生活力”的理念是一致的。因而,我们以陶行知“核心生活力”理念为指引,以校园文明建设为载体,从内涵提质、和谐校园等层面深入开展校园文明创建活动,培养师幼健康向上的活力、指导师幼开展丰富的学习、游戏生活,引导师幼从生活里经历、在游戏中感悟,有力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依法治教,共筑文明校园
陶行知指出:教师的职责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责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因此他主张教师的职责不应该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做人。如何引导教师恪守师德、尽职尽责、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力,需要先从组织、管理上入手,构筑文明校园框架:
1、加强学习,依法治教。为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组织教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陶行知《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等法律法规和教育理论,全面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邀请省市劳模、特教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来园进行师德讲座;园内的市区优秀党员、区“梁溪好青年”走出园区,为姐妹学校与社区开展“道德讲堂”宣讲;学校党工团联手,利用政治学习、党建团建活动组织教师开展各项法规学习与知识竞赛活动,敦促教师明确师德底线,引领教师自觉依法执教、立德树人。
2、组织管理,文明治校。高度重视文明校园创建,成立园创建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创建实施方案,开展“文明教育微研讨”、发出《文明教育倡议书》,组织各班积极参与,大力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园部组织教师开展文明形象秀活动、评选园“美丽教师”、征集教师廉洁从教格言等,通过系列宣讲、展示、评价活动,帮助教师提炼文明教育内涵、形成正确的文明教育价值观。同时,通过各类检查、奖惩工作,激励各班积极创建文明班级、文明校园。
二、优质教育,共融文化校园
陶行知提出求真理做真人的培养目标,认为真人应该是:做追求真理、为真理献身的人;做人中人,而不是做人上人;做有理想、有道德的人;做立志改革、勇于创造的人;做“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的人,做“知情意”、“智仁勇”、“真善美”都得到和谐发展的人。用现代教育的眼光看,即是用“核心生活力”理念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革命事业接班人。活用“核心生活力”理念,提优教育质量、融入校园文化,创建文明校园,我们从细节入手:
1、以德育人,文明化人。重视思政教育、倡导知行合一,在全园开展“艺幼文明微行动”,通过日常教育实践,引导师幼讲文明、树新风:教师弯下腰和孩子说话、蹲下来为孩子服务;给幼儿讲解八礼四仪、创设情境教幼儿中华美德、礼仪行为;结合季节时令,引导幼儿探索中华民俗、学习传统文化、关心国家大事;关爱特殊儿童的学习与生活、扶助特困学生坚持入学;在校园四周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德守礼”宣传海报,提醒师幼、家长自觉遵守“校园文明道德规范”等。各项活动,有效丰富了艺幼的校园文化、营造了良好的创建氛围,让文明行为展现在教育的每个细微过程。
2、艺教特色,优化品牌。以“传承民族文化、创新艺术教育”为目标,把特色艺术教育融入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实践中,持续打造并优化江南艺幼艺教特色品牌:探索快乐笛艺教育、感受笛箫艺术文化;加入全国竹笛特色教育联盟、全国幼儿美术教育联盟;参加央视“大手拉小手”笛子名曲联奏活动;历年“中国·无锡国际笛箫节”展演、全国及省市各级各类艺术竞赛展示活动;承办历届无锡市幼儿“小铃铛”文艺汇演;举办历年“江南好声音”师幼、亲子演诵活动、“迎六一”亲子创意画展、“遇见美好”亲子创意节;2016年以来在省市级各类媒体总计采访、录播30余个艺教特色活动,真正把艺教特色落到实处、抓到细处、亮在明处,有效提升与优化幼儿园教育质量与特色品牌。
3、综合治理,绿色校园。在获评市“两型校园”基础上,积极创建平安校园、绿色校园:邀请民警、消防、医护等不同行业的专家来园做各类校园安全知识讲座、开展各类应急疏散演练;与家长签订校园禁烟协议、鼓励家长带幼儿绿色出行;开展“变废为宝”亲子创意节、“我心中的绿色校园”创意展示活动、参加市区“美好班级生活”教研展示活动并分享经验做法;在全园教职工中开展低碳环保节能行动等,在活动中切实打造平安校园、绿色校园。
三、团队引领,共享和谐校园
陶行知的“核心生活力”思想强调“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要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划,教职员躬亲共守。”并进而要求教师“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应当做到;凡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要严于律己,身体力行,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我们也以此理念引领老师们以身为范、恪守师德,团结协作、奋力进取,和谐共建、共享文明校园。
1、提升内涵,优化团队。为引导教师真正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时刻自重自省、自励自警,自觉做到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梦想演讲、教育故事分享、教育手账共赏”等活动,并鼓励教师进行“学习强国”每日一学、践行《艺幼美丽公约》、施行“快乐游戏课程”、践行“艺幼好家风”、制作“廉洁从教”书签、开展“崇德倡廉”宣传承诺、演诵诗歌《江南因我们而美丽》、《教育,生命的曙光》,评选“感动江南人物”,在各项活动中进一步提升教师素质内涵、深化教书育人意识、规范教育服务行为。同时,组建梯级教师发展团队,以“红树林 助成长”、“党建带团建”、“蓝青工程”等项目为抓手,开展教师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引领全园教师统一思想、提升能力、专业成长,在凝心聚力过程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树立榜样、互学共进,优化团队质量、提升服务效能,全心全意做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
2、志愿服务,和谐共建。在积极创建校园文明的同时,依托国家级“家园协同”科研课题,将文明创建工作辐射到幼儿家庭、周围社区:打造“彩虹桥”教育志愿团队,面向社区开展各类早教服务、咨询服务、爱心服务、融合服务等志愿活动;组建家长服务志愿团,家园携手为幼儿服务;送教入园、结对共建,尽心帮扶姐妹园;为特困家庭减免学费、和聋哑父母家访联系;定向帮扶社区孤寡老人、与江大至善学院志愿者一同服务幼儿、服务社区;加入社区党建联盟,为社区群众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积极参加援疆支教,与新疆阿合奇幼儿园结对共建,支部书记送教上门、结对帮扶,领导班子为新疆老师进行“手把手”跟岗学习指导、与新疆幼儿园小朋友开展在线互联、共享共学活动。在强化教师社会责任意识的同时,弘扬志愿精神,把社会文明新风送到各个家庭、社区,获得良好社会反响。
文明校园的创建,凝聚了所有艺幼师生、家园、协作社区的共同努力,江南艺幼也在共筑、共融、共享的文明校园创建中,进一步学习与贯彻陶行知“核心生活力”理念,把“文明艺幼”工作开展得更为深入、更有成效,连续多年获得省青年文明号、省巾帼示范岗、省工人先锋号、省优秀家长学校、省平安校园、市文明单位、市常规管理先进园、市人民满意基层站所、市两型社会示范学校、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市五四红旗团(总)支部、市平安校园示范校等荣誉,这些荣誉将激励艺幼人继续不忘初心、守梦笃行、凝心聚力、服务创新,为优质教育、和谐社会奉献爱心和力量。
参考文献:
1、陶行知.《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1926-12)
2、邹开煌.《陶行知核心生活力培养的现代回响》.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2017-06-08)
3、网络文章《陶行知:老师的职责在于如何教会学生学会“学”》 (2016-05-30)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