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共享云课堂“医康教”融合教育微课第二课
★ 课程简介 ★
国家、省、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将“加强医疗康复和特殊教育融合”作为深化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为进一步提高医康教结合度,丰富融合教育资源库,精准辅助教师与家长开展干预工作,无锡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与无锡市儿童医院康复科自2023年起启动“医康教”融合教育微课程开发工作。
今天为大家分享第二课:
《语言障碍的评估》主讲嘉宾:无锡市儿童医院康复科熊友红
★ 第2课教案 ★
一、导入语
各位老师,家长朋友,大家好!如果发现孩子有语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分析并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呢?
二、认识语言的形成过程
我们知道,语言形成的关键生理基础是大脑的语言中枢,有声语言通过听觉系统传入大脑,文字符号、标志、图形、色彩等主要通过视觉系统传入。当语言信息传入后,大脑内与语言相关的区域会将这些信息进行处理,接着这些语言运动信息转变为运动冲动,通过肺、喉、软腭、唇、舌、鼻腔、咽腔等组织或器官协调的运动形成清晰的有声语言。
三、语言能力的评估
我们在进行语言干预前,需要对孩子做一个全面的评估,除了对孩子的出生史、既往病史、家族史、养育史等基本资料进行采集外,还应进行听觉、视觉方面的专业检查以及语言能力方面的详细评估。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评估方法。
第一个是格塞尔发育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ale,GDS),它是一种发育测试评估量表,包括适应性、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行为五个能区的评估,可以观察孩子各能区发育水平是否均衡。
第二个是S-S(Sign-Significate relations)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包括词语、句子以及语法的检查,可以评价孩子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所处的水平阶段。
第三个是皮博迪图片词汇检查法(简称PPVT),它通过选择与目标词相对应图片来检查孩子的词汇理解能力。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对呼吸能力、喉的发声能力、口部运动功能等项目的检查,来评估孩子的发音器官是否正常。通过构音-语音词表检查,检查汉语拼音中声母、韵母、音调等的发音情况,评估孩子发音的清晰程度。
四、结束语
通过上列科学详细的评估后,我们就可以确定孩子的障碍点,为孩子制定个别化的治疗方案。下节课,我们将和大家分享如何在学校和家庭中对患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进行早期干预。
下期见!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