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潭实验学校:借力剖析、借机深化,切实推进“学的课堂”建设
9月11日一早,小雨初歇,无锡市教科院、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近三十位教研员们在周建勋院长,魏星、钱冬明主任的带领下,对刘潭实验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了调研。
活动中,首先由刘潭实验学校的汪嵘副校长介绍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总体情况,科学分析了学校目前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分享了学校“学的课堂”建设初期的阵痛和最终颇有收获(2017年中考较大的提升)的喜悦。市教科院周建勋院长谈了本次来校调研主要关注四点,一是关注管理团队,二是关注学科教研,三是关注“教”的情况,四是关注“学”的情况。学校梅伟权校长热烈欢迎市、区教研员们来校进行教学会诊,真诚希望得到专家们对学校发展、教学工作的智慧引领。接着教研员们进入课堂,感受刘潭实验学校教师原生态的课堂教学,听了七、八、九三个年级所有学科20多堂课。他们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生的精神面貌、课堂参与度、基础知识的落实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激励等方面来观察各班的教与学。听课后,分学科进行研讨,市、区专家对各学科教学进行高屋建瓴地指导,反馈听课情况,给出建设性意见,建议老师们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环节和时间,关注预设和生成,注重课堂的反馈练习等。
专家们认真负责、全面细致的调研,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将激励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另外学校也积极倾听家长的心声,举办了教师节家长“开放日”活动,面向家长全面展示我们的课堂。学校以此次教学调研和教师节“开放日”为契机,重新审视“学的课堂”建设的瓶颈和难点问题,如何让“学的课堂”走得更远,触动了我们,引发了太多的思考。一是推动课堂转型。实践校本化方案和教学模式,虽说“教无定法”,但教学一定有法,总有适合校情、学情的教学范式,从而来提高课堂效率。自主、合作、探究是课堂变革永恒的话题,而“合作教学”是否真正实践将制约课堂的深度改良。二是打造适切的课程。九年一贯制的衔接课程,对国家通用课程剪裁和整合的国家课程校本化,丰富多彩的拓展类课程等,浸润于丰富的课程里,张扬孩子们丰富的生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三是学科团队建设。以主题教研为抓手,校本研修为平台,探究着“学的课堂”课型的课前、课中、课后的范式和内涵。
我们坚信:行动,就有收获!我们将在“学的课堂”实践之路上且行且收获着;
我们坚信:坚持,就有奇迹!我们将坚守“学的课堂”的理想创造刘潭奇迹。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