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梁溪区教育系统校园欺凌举报投诉热线电话:0510—82701457

东林小学党支部:强基固本抓建设 党建引领促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新力的根本保证,东林小学党支部以实际行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多措并举实施“党徽领航在基层”工程,为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学校改革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思想引航,夯实基层基础

       学校党支部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新 “三化”党性教育模式:“学习信息化”。利用“百年东林”网站、“数字东林”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发布学校党建工作的典型做法和亮点工作,生动宣传优秀党员教师的先进事迹,实时推送有丰富媒体素材的党员学习专题,组织党员教师跟帖分享心得,切实提升了学习的趣味性、针对性与时效性。“教育立体化”开辟学习微阵地,在学校走廊、大厅布置党风廉政建设标语、学校党建工作宣传栏;创新“互联网+”培训征地,每月一次组织生活,每周一次中心组学习,读经典著作,看专题纪录片、微党课,党团员教师“青阅读”沙龙;开拓校外实践征地,党员走进“无锡第一党支部”党建基地,实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党性教育。“身份标识化”教师党员佩戴党员徽章,亮明党员身份,每学期第一次党组织生活重温东林小学党员规范、东林小学教师核心价值观,每年建党日重温入党誓词,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政治责任、规范言行。

       二、师德引导,争当榜样标杆

       学校党支部探索“党建+师德建设”模式,围绕“梁溪教育”精神及“东林小学教师核心价值观”,做好“三抓三强”:

       一是抓制度建设,强氛围营造。积极推进师德考核,构建全面覆盖的监督网络体系;通过 “美丽东林教师”评比活动、领导干部与青年教师谈话、党支部积极教育党性引导等营造积极师德氛围。二是抓示范带动,强党性意识。支部书记带头上党课、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教师均参与青蓝工程,结对帮助青年教师等;每学期开展党员教师精品课展示,真正发挥党员带头作用。三是抓师德师风,强言行标准。开展教师“师德师风专题座谈会”,学生“我最喜欢的老师”演讲比赛,邀请国家级教学名师、“学生心中的好老师”交流育人理念,以身边事育身边人,让师德师风建设有标杆。签订教师廉洁从教承诺书,展板亮出党员教师个人宣言。

       三、业务引领,强化团队凝聚

       学校党支部努力营造“党建+教育改革”新路,在党员教师中开展“我是党员,我走在前”岗位成才三行动,促进东林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及教师成长。行动一:上好一节课堂,助推学有示范。上好一节课离不开自我的反思和同事的互助,学校每学期的精品课展示、中青年教师赛课与骨干教师研讨活动总能让老师们收获颇丰。由党员教师带头,全校范围开展还原名师课堂活动,旨在提升全体教师教学专业力,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力。行动二:教好一门学科,助推课堂领先。建立学科微型团队,骨干引领,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聚焦课堂,聚焦问题,改变传统备课模式,通过学习交流、理论指导、精品课学习等形式,让教师学科专业成长更有效。行动三:用好一个平台,助推教师成长。依托梁溪区教育局“种子教师”培养平台,面对缺少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让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教学教法,培训专业技能,争取进入种子教师行列。面对已成为种子教师的对象,组织展示精品课、公开课,促进可持续成长。

       四、育人引路,优化教育民生

       学校党支部注重打响“党建+教育服务”品牌,彰显“先锋堡垒新价值”,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办好家门口的百年老校。

       一是强特色,展现服务社区吸引力。成立“志愿者俱乐部”,使服务社区成为常态:教师志愿者深入社区参加义工活动、捐出特殊党费看望慰问社区贫困户家庭;党团员骨干每年到槐古桥社区开展教育咨询活动,解读小学招生政策,指导家庭教育问题;党团队手拉手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表演节目,用切身行动将学校的教育影响力延伸到相关社区。二是搭载体,焕发服务学生新活力。学校党支部组织党员教师开展“五联五送五帮”活动;面对行为习惯特殊的学生,成立“阳光小组”,每周五进行团体辅导训练;邀请心理教育专家每周为学生及家长提供指导;为本校及芦庄二小结对贫困生捐赠学习用品、崭新衣物;组织爱心义卖、图书漂流、“我为你点赞”、“东林市政府”等活动,实现全方位育人。三是塑形象,提升服务家长影响力。各班开通了班级qq群,为家校沟通创造了良好的平台;开设“校长书记接待日”,家长每周三下午可与校领导面对面交流沟通;邀请专家联手骨干教师组成咨询团,就家长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及家庭教育中存在困惑,开展“家长沙龙”、“智慧家长俱乐部”、“有爱就有未来”教育咨询活动。

       学校党支部将进一步推进基层组织创建工作,着力创新服务形式,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建设的活力,为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师生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