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名中心小学:品课堂之韵致 观教学之风华
5月8日-9日,“江苏省第十九届青年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暨优课评选活动”在无锡市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主办、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协办,无锡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无锡市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承办。来自全省的15名语文教师同台竞技,带领学生在美好的语文世界里倘佯、创造、发展,投入深度学习。课堂成为一个强“磁场”,切实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这最好的春光里,来自全省各县市的一千多名教师一起欣赏了这场心灵的盛宴。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聚精会神,深入思考,主动学习。他们或快乐阅读,或凝神思考;或细品语言深意,或探究美文写法;或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或真情书写内心的感悟……他们的表现令赛课现场高潮迭起,不时传来与会老师阵阵掌声和会意的笑声。“这群孩子自信、大胆,回答问题声音响亮,思维活跃……”休息时间,一位听课老师连声称赞。
本次活动,堂堂有惊喜,课课有创意。参赛老师或沉着稳健,或细腻入微,或风趣幽默,或理性睿智。迥异的教学风格,娴熟的教学技能,饱满的教学热情,使每一节课精彩纷呈,亮点频出——
反复体味、揣摩教材中的重点词句甚至标点的运用妙处,能由表及里地感受语言表达的精度,让语文学习走向深入。《下大雨》一文的教学中,老师准确把握“砸”这个词的核心意义,带领学生从对字词浅层次的平面理解,上升到对文本深层次的立体感悟。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声有色地朗读《荷叶圆圆》,从一个个精妙的动词,一处处典型的景物,感受儿歌的魅力,释放童真童趣。
语文课堂要把目光“锁定”在学生的内在需求上,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借助想象,再造、丰富文学形象,体验潜在的情愫,使学生突破时空的局限,走进文本的世界。《望月》一文的教学中,老师引领学生体悟语言情感,整堂课有声有色,浑然天成。《渔歌子》的教学,关注学生的体验,走进唯美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构建了富有张力的生命课堂。
学贵有疑,由“疑”到“进”,就是思维不断深入的过程。在《三顾茅庐》一课中,学生在充分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带着不断生发的疑问叩问文本,思维不断深入。《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中,学生围绕核心问题“在萧红的笔下,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各自阐述理由,提高了对语言材料的感悟能力,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课外资料既是对文本的一种拓展,又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山羊不吃天堂草》读后交流课,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整本书,促进他们的思维碰撞,激发出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腊八粥》的课堂充满情感,教师教学时娓娓道来,又联系老舍笔下的生活场景,一层层揭开孩子们感情深处最柔软的部分,整堂课充满着灵动的精彩。
最后,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孙双金对课堂进行了热情而中肯的点评。儿童教育家、小学语文教坛泰斗李吉林为选手们颁奖。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