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名教育集团举行“望溪风采”课堂展示活动
10月30日,扬名教育集团“深度学习·思维课堂”理念下的课堂重建研究暨 “扬名风采”课堂展示活动在扬名中心小学如期举行。活动围绕“深度学习·思维课堂”理念下的课堂重建进行研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程力。集团内三所成员校的老师们还通过微信直播观看了此次活动。
来自扬名中心小学的陈蓉欣副校长,首先给大家带来了部编版二年级的一节《坐井观天》,陈校长根据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以生动活泼的图画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始终围绕语文的核心素养“乐于表达”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充分地读、说,最终体现育人目标在课堂推进中的实现。
王霞洁老师执教了五年级的《莫高窟》。王老师对教材的把握非常精准,通过编写提纲,抓关键词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品析莫高窟的艺术魅力时,王老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争辩和思维空间,在讨论中得出学法,实现“由扶到放”的过程,王老师的课堂细致地把握文本的重难点,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很好地体现了课改的要求。
崔蕾老师的《学写日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活跃课堂氛围,以教师自己的经历带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立足点,学生不仅学会了日记的格式,更明确了日记就是记录日常生活的点滴,表达自己心声的一种方式。
蒋娴颖老师的《5以内的加法》,从生活情境引入,教师通过巧妙引导,让孩子经历语言描述、数学观察、表达以及抽象的过程,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提炼出加法的原理,并关注到原理的应用价值,让数学素养在学生的思维中得到切实生长。
沈莉莉老师执教三年级的《牧童之歌》,她的音乐课堂灵动和谐,充满生趣。学生沉浸在“小牧童”的体验中,自主感受、表现音乐,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唱、听、动、奏、舞等一系列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愉悦,提高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发展表演、创造的潜能。
最后,华东师范大学王占魁博士对五堂课进行了点评。王博士建议教师们在教学中要围绕学科的核心素养设计教学,关注学生的真实体会,他从课堂转型的视角,提出思维课堂更应关注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创生,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要用心设计,努力架构好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这座桥梁。教师只有充分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建构“素养课堂”为抓手,在课程实践的现场,教师的课程力才能得以提升,课堂的转型和重建才能更有效。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