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两校之情谊,育思维之课堂——连元街小学、育英实验小学举办数学联合教研活动
为进一步研究“深度学习•思维课堂”新样态,关注数学核心素养,推进学科整体发展,促进教研活动的有效性,12月12日,由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无锡市连元街小学、无锡市育英实验小学承办的第一次数学联合教研活动暨连元教育集团数学学科高地建设活动在连元街小学保利校区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为“精心设计核心问题,深入研究‘思维课堂’”,活动邀请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凌国伟老师,无锡市教科院小教室主任黄伟星老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滨湖区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沈晓东老师,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数学教研员王琦老师作专家指导。参加活动的还有连元教育集团、育英小学和其他兄弟学校的校领导、老师们。
同课异构,精彩碰撞
此次教研活动,两校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六上“综合与实践”内容《树叶中的比》。伴随着连小孩子们在“慧学周”拍摄的树叶摄影作品的呈现,连元街小学唐建磊老师将孩子们带进了“叶”的世界。唐老师精心设计有思维张力的核心问题,满足了儿童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内在需求,发挥儿童成长的潜能。课上孩子们眼睛闪亮,课后纷纷感叹:一叹大千世界中树叶的奇妙;二叹树叶形状与数学知识联系的巧妙;三叹学习数学的美妙。
育英的高燕老师结合育英小学的秋景,精心准备了量、算、估、猜、比、排等活动,在活动中沟通“长与宽比值”和“形状”之间的关系,学生学得有兴致,活动体验深刻,生成的结论也丰富多样。
互动评课,交流共享
育英实验小学六年级数学团队带来的磨课历程,再现了教学内容从尊重教材到丰满活泼的转变。紧扣“综合与实践”的目标定位,不断拓展课的“宽度”“长度”“深度”,在立体化的活动中引领学生深度参与学习。
连元街小学六年级数学组从问题设计、课堂实施两个方面进行课堂观察、教学评价,提出思维课堂的“六有”追求:有情境、有问题、有活动、有方法、有深度、有验证,强调学生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须动而有“序”,动而有“续”,注入持续的学习力。八位教师的精彩发言再现了连元街小学在数学学科高地建设中,数学学科研训方式的转变,即教研活动主题化、精细化,以及教研、科研一体化。活动聚焦问题,研究问题,教师在团结协作中进行深层次反思,获得专业发展的力量。
专家总结,引领前行
一个优秀的教研团队离不开每一位成员对教育事业孜孜以求所付出的努力,更离不开前进道路上悉心指导、点拨引领的专家。王琦老师从四个关键词“价值”“运用”“规范”“参与”,聚焦学生关键能力的提升,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沈晓东老师“小中见大”“异中见同”,概括指出“综合与实践”活动所需的活动性、探究性、数学性、综合性。凌国伟老师更是对两校提升教学、教研水平提出殷切期望,指出要围绕课程标准中“综合与实践”的两个“重”——“重实践、重联系”,抓住对“四基”的“回顾与反思”继续深入研究。
此次教学交流活动,搭建了校际、区域间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共同进步的平台,推进了小学数学学科高地建设,有力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变革。相信在摸索、碰撞、分享的过程中,小学数学学科课堂转型的步子定能迈得更大、更实、更自信。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