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庄实验小学:让教研真实发生
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深入推进“深度学习 思维课堂”,3月20日下午,无锡市梨庄实验小学举行了语文教研活动。
活动中,徐霞老师执教了三年级下册《黄山奇松》中的一个片段,并以此为载体,做诊断试教研样本的展示。《黄山奇松》是一篇描写黄山秀美风光的散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再现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字里行间流淌着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徐老师在教学时能运用文本充分地训练学生的朗读,整个教学以读为主线,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堂上,徐霞老师紧紧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朗读理解,教学过程始终坚持语言文字的训练。不仅上课的师生全情投入,与会的全校语文老师们也在静静聆听。教研室里还有来自学校观察团的老师们,对本节课做诊断式量化的观察与记录。
随后的问诊课堂中,课堂观察团老师围绕《和谐学堂观察记录反馈表》第4条“学生参与度以及发言面”、第6条“学生学习过程得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指导”、第7条“学生拥有学科能力实践的机会”这3点对第一节课进行了观察汇报,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如:20分钟微型课,容量比较大,建议重点讲“迎客松”,后两种松可以由学生自学完成,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现场的老师们围绕观察报告,进行主题教研,大家各抒己见,研讨氛围热烈,不断碰撞出深度学习的思维火花。
根据观察团的报告以及现场老师提出的建议,三年级语文教研组立即调整方向,进行二次备课。第二次教研课仍由徐霞老师执教。在第二次的课堂教学中,她重点围绕“迎客松”展开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完整规范地发言。
两节研讨课后,老师们都在问诊课堂中思考,在思维碰撞中成长。本次语文教研活动基于事实,以教学重点内容的把握为导向,培养思维过程,体现由扶到放的学习能力培养过程,构建了一个师生共生的和谐课堂。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