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小学:语文三校联合教研,聚焦“素养表现型教学”的探索
为了全面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水平,呈现“素养表现型教学”的样态,2019年5月9日无锡东林小学、无锡洛社中心小学、宜兴城南实验小学三校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汇聚一堂,开展了一次联合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的第一个板块是三位教师带来的课例展示:分别是城南小学周淑君老师的《小毛虫》,洛社中心小学蔡琴老师的《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东林小学蒋可菡老师的《古诗三首》。三位教师在备课时都关注了部编版教材的特点,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手段符合低年段孩子的特点。
周老师在课上指导孩子逐段概括文章,而后完整地复述全文,这由扶到放的过程,扎实有效地训练了孩子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蔡老师的课堂,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结合课后习题组织课堂教学,避免了零散而繁琐的讲解。蔡老师灵活多样的字词教学方式,为孩子创造了充满童趣的学习氛围。孩子们在愉快的环境中,轻松地掌握了新授字词。
蒋老师的古诗教学课,使人眼前一亮。她打破了逐字逐句讲解古诗的传统教学模式。在短短一节课的时间里,蒋老师将三首古诗同时呈现给了孩子,用“寻找三首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个问题为孩子创造了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为了寻找答案,孩子既要阅读文本,又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反复的阅读、思考、交流中,这些已经久远的古诗变得有温度。孩子们在认识中国传统节日之余,也体会了诗人的心境。而为古诗配上符合它情感基调的颜色,让孩子带着这样的情感来品读古诗,更是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整节课体现了东林小学在素养表现型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中,教师课堂站位的转变,给予学生素养表现的机会,学生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如今,部编版教材已经慢慢走入小学课堂,它带来的不仅是教材的变革,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模式也将被颠覆。在教学改革之际,特级教师沈华英教师的专题讲座,为我们指点了迷津。她让我们进一步明白什么是“语文要素”。她从“研读教材、观照童心、讲究策略”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指导我们如何抓住新教材的重点,让低年段的语文课变得更有意思、更有深度,让孩子的思维在课堂得到真正的提高。
短短一日的“宜兴”之旅,我们收获满满。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之路上,我们仍将携手同行,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