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梁溪区教育系统校园欺凌举报投诉热线电话:0510—82701457

沁园实小:开发劳动课程 把形式变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而习惯往往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要让学生有机会劳动,愿意劳动,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必须充分发挥教育指挥棒的作用,制定相应的措施,让孩子从被动接纳走向自动自发。为了让劳动教育不再流于形式,沁园实验小学把“劳动教育”列入德育课程,97日下午,学校开展了“开发劳动课程,丰富社团课程”班主任课程开发培训活动。

首先,分管德育工作的朱虹校长就新学期如何开展劳动教育作了细致部署。从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简单生产劳动、公益劳动四个块面开展活动。学校因地制宜开辟了开心农场,按班级划分区域种植蔬菜瓜果,每天让学生轮流管理,学生不出校园就能体验丰富多彩的农事劳动,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到了丰收季节,学生们还能采摘、品尝到自己种植的劳动成果,感受劳动的喜悦。

由于场地有限,学校一二三年级各班承包一个泡沫塑料箱,大家群策群力,各显神通,从美化箱子,到种植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四五六年级各班在教室里建立植物角。形式多样的劳动课程为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搭建了平台。

随后,负责社团课程的薛教导就本学期社团内容和要求作了详细解读。一二年级以经典诵读为主,三—六年级可以从梁溪文化、文学鉴赏、学生兴趣、教师特长等方面选取一个点,利用社团活动进行研究,形成班级特色。要求大家平时每次社团活动做好照片、作品收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争取期末评为“优秀社团”。

      劳动课程不仅仅是学生的必修课,它更是人一生的必修课。我们将以学校为教学主阵地、以家庭和社会为实践主阵地的劳动教育模式,真正让孩子将所学技能与实践相结合,从自我做起,从能力范围内的小事做起,丰富社团活动,将劳动教育在沁小校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