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名教育集团:多维深耕,同课异构
5月12日下午,梁溪区扬名教育集团语文组开展了古诗文课堂教学的研讨活动。此次活动,是在低年段深入研究古诗文教学“教材系统”“单元系统”“课时系统”的横向、纵向、定向之间联结关系的基础上,对同一课的古诗进行深入研究,从多个角度发掘古诗文的教学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古诗文学习兴趣,涵养学生古诗文底蕴,促进教师课程理解力和个性化实施能力。本次活动继续邀请了对古诗文颇有研究的无锡市教科院赵宪宇院长作现场指导,同时,著名特级教师、无锡市花园实验小学郭磊校长也来到了现场。扬名教育集团成员校的语文老师全程参与了研讨。
活动中,汪韵娇、纵蒙蒙两位青年教师分别就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这一教学内容,组织了不同的教学活动,展示了不同的教学理念。
汪老师聚焦《芙蓉楼送辛渐》这一首诗,将其放在送别诗的背景下,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并抓住“寒雨”“孤山”等关键词体会诗人的心境,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这一堂课,入情入境,学生对“送别诗”这一体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纵老师则着眼《芙蓉楼送辛渐》《墨梅》这两首诗“托物言志”的共性,将它们放在一起教学。她围绕“这两首诗分别通过什么具体形象表达了什么志向?”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挖掘“冰心”“玉壶”“墨梅”“清气”等意象背后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品味蕴藏其中的精神力量。这一堂课,纵老师对细枝末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删除,上出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最后,两位专家进行了点评。他们既充分肯定了两位青年教师专业素养,也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教学建议。赵院长提出,学诗,要将诗讲成故事,以此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把诗歌凝练的语言化成可感的形象。郭校长则认为,对古诗中的一些细节,还要进行更深入的探究。比如,《送芙蓉楼送辛渐》中的“寒”“孤”不仅仅渲染了离别的愁绪,也暗示了诗人当时的艰难处境。两位专家的评课,让老师们对古诗教学产生了新的思考。
此次活动,既是青年教师成长的舞台,也是全体语文老师交流切磋的阵地。让我们期待下一次高年段的古诗文教学研究,相信扬名教育集团的老师们会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