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梁溪区教育系统校园欺凌举报投诉热线电话:0510—82701457

通德桥实验小学:高端对话促发展 研教相融共进步

为进一步落实区“课题进课堂”项目研究,切实提升学校教师的课题意识和科研能力,11月9日下午,梁溪区“课题进课堂”项目推进会暨通德桥实验小学“指向深度学习的‘学导课堂’样态研究”项目研究活动在学校阶梯教室隆重举行。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本次活动采用线上研讨形式,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喻小琴博士,全区各校分管领导、教科室主任、学校赵国防校长、陈力书记和课题组成员共同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区教师发展中心科研部伏志瑛老师亲临现场指导活动。

活动伊始,赵校长为来宾介绍了学校“课题进课堂”项目活动的实施和推进情况。他由“四有四导”的实施策略和“三学三导”的基本原则讲起,对“学导课堂”的核心理念、教学结构、基本样态和近几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作了详实的汇报。

第一节研究课是刘苑婧老师执教的《加法运算律》。刘老师将课题研究目标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借助导学单进行分层设计,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解决重难点。刘老师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小老师展示、学生互学等方式推进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课堂上,教师只需穿针引线,在关键处点拨追问,实现了高效的课堂。

第二节研究课是周玲老师执教的《习近平读本》中《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一课。周老师精准把握读本重点,在教学难点的指导上下足功夫。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精神”的内涵,她精心设计游戏体验活动,引导学生与航天员产生共情,感悟一代代航天人坚持不懈的精神。周老师还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讨论榜样人物,上台陈述推荐理由,将“中国精神”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们各抒己见,课堂开放而有活力。

在两位老师上课的同时,观课组的成员们手持课题组研发的《“学导课堂”教学观察表》,依据四个评价项目要求观察学生学、老师导的实际情况,并进行记录和交流。在随后进行的项目组研讨环节中,观课组成员带着发现和思考与备课组成员进行了交流、研讨,大家紧密围绕“精准指导”这一主题讨论教学中追问与点拨的时机、方法与效果,以此来评价教师的“导”,优化学生的“学”,充分体现了研究活动的效度与深度。

两节课后,喻小琴博士对此次活动作了点评。喻博士给予“学导课堂”的样态研究以高度的评价,她认为“学导课堂”有顶层支撑,有完备的理论构建和闭环的评价系统,在当前以育人为主导的背景下形成了“学”和“导”的逻辑主线,富有教育意蕴。她希望“学导课堂”的研究继续深入下去,最终形成某种范式或模型,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变革,实现育人价值。

活动最后,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伏志瑛老师对本次项目推进会进行了总结。她在肯定学校课题研究工作的同时提出了殷切希望,学校今后要以教学研究为基础,课题研究为理论架构,进一步推动课堂实践,使课题研究工作受益于教师、受益于学生,带动学校的教育科研进一步发展。

作为无锡市首批“课题进课堂”项目研究学校,通德桥实验小学2018年9月启动了指向深度学习的“学导课堂”构建行动,全面开启“以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堂变革新征程。“学导课堂”的高品质推进,受到市区领导、专家的高度重视,多次深入学校、深入课堂实地调研,提出宝贵建议。2018年12月,以该项目成功入选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博览会,并受邀赴珠海参展。2020年11月,该项课改衍生项目《支持小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问题场”构建行动》荣获无锡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

此次活动,为教师们今后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更强劲的动力,让我们在理论研究中上下求索,在教育实践中笃行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