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梁溪区教育系统校园欺凌举报投诉热线电话:0510—82701457

通德桥实验小学:助力“双减”,打造“提质增效”新范本

为顺应当前“双减”政策实施,进一步促进校本资源开发,积极探求减负增效的路径和方法,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和学生的学习品质,11月23日下午,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教师研究与发展专委会主办的“双减”政策下校本资源开发暨“课题进课堂”研修活动在江苏省无锡通德桥实验小学阶梯教室拉开了序幕。

参加此次活动的领导有中陶会教师研究与发展专委会孙永明理事长,中陶会教师研究与发展专委会副理事长、无锡市教育科学院教科所陆启威所长,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科研部朱玲芹主任,江苏省无锡通德桥教育集团赵国防总校长,陈力书记以及通德桥教育集团各成员校的教师代表。孙永明理事长主持此次活动,陆启威副理事长致开幕词。

出于疫情防控需要,本次活动全程线上直播,来自全国各省的200多所学校的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研修活动。

第一节研究课是芮苗老师执教的《猎人海力布》。芮老师精心设计情节曲线图,为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搭建了支架。随后,芮老师紧抓民间故事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寻找民间故事中的神奇之处。在芮老师的一步步引领下,学生在感受到宝石独特魅力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最后,芮老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将学生带入了情境之中,有层次、有梯度地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复述,学生的语言表达得到了充分的训练,思维也一步步走向深处。

第一节展示课结束后,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科研部朱玲芹主任进行了点评。朱主任充分肯定了芮老师的课堂设计,她以“思维导图理情节”“抓住宝石悟神奇”“创设情境下任务”“关键动词细展开”来总结这节课的亮点。同时,她也中肯地建议:可以在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的过程中适时地切入指导性活动,在学生学有困难处搭建起强而有力的支架,不断增强其口语表达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第二节研究课是江吕颖老师执教的《摸球游戏——可能性》。这节课上,江老师以游戏贯穿课堂,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事件的可能性,学生采用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可能性有大有小,发现随机现象的奇妙之处。江老师循循善诱,始终以“自主学习单”为引领,引导学生说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并由此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从“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自主探究者”,让数学学习真实有效发生。

通德桥教育集团总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赵国防对第二节课进行了点评。赵校长指出,江老师充分运用“导学单”,将随机现象、可能性以活动的方式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中,通过趣味活动来牵引课堂教学,有层次、多角度、有变化地展开课堂教学。江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猜想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体会随机思想和变中不变思想,学生从此开启了随机现象的学习和研究之旅。最后,赵校长提出了建议,教师应尊重儿童,可以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儿童的已有经验,设计出基于儿童经验的教学活动环节,将学习素材充分打开。

活动尾声,中陶会干事为两位执教老师和点评专家颁发了证书。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

作为无锡市首批“课题进课堂”实验项目学校,通德桥实验小学一直致力于课题研究引领学校文化建设,撬动课堂变革。此次承办活动,既是对学校“课题进课堂”实践成效的充分展示,又是"双减"政策背景下对校本资源开发的一次积极有效的探索—— “学导课堂”助力“双减”,努力打造“减负不减质 增效不增量”的新范本,带动未来学习方式的创新,引领教师队伍的发展,凝练出富有通小特色的课堂育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