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梁溪区教育系统校园欺凌举报投诉热线电话:0510—82701457

通德桥实验小学:专家引领助提升 携手研讨共成长

在“双减”政策下,为进一步推进骨干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发挥专家示范引领作用, 4月21日下午,梁溪区小学英语李英工作室学员、梁溪区中心组成员和梁溪区骨干教师,汇聚在线会议室,展开了一场主题为“基于KWKL小学英语自主学习任务单为载体的教学样态结构”的研讨活动。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所长徐伯钧博士给各位一线教师带来专业讲座《课题申报指导》。徐伯钧博士从课题名称、核心概念、研究现状等十个方面作了具体而深入的阐释。鼓励教师要坚持真思考、真研究,解决真问题。

随后,大家依次观摩了来自积余实验学校王丹华老师的三下《Unit 5 How old are you ?》和通德桥实验小学陈辉老师执教的五下《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两位老师围绕单元话题,构建以“KWKL”自主学习任务单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样态。

阅读前,王丹华老师借助学习单I know环节,学前小调查,帮助学生梳理旧知,激活学习背景,初步感知教学主题。在文本教学环节中,王老师以层层递进的问题为导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故事图片, 关注细节;设计听录音、看故事、读故事、整体阅读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记忆、辨别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能自主归纳Different toys are for different ages。王老师结合学习单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明确任务,创设真实情景,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体验情境,学会如何根据自己的年龄挑选适合的玩具。阅读后,王老师提问Why are the children so happy ?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taff? 准确评价课文人物,从低阶思维逐步迈入高阶思维。

陈辉老师关注单元话题,从谈论学生会做的家务入手,结合学生生活对比中西方家庭生活差异,引入Mike一家的周末生活。通过两个核心问题What are Father and Mother doing? What are Helen and Mike doing to help their parents?引领学生带着探究和思辨意识,进入文本学习。在看动画和读文本后,陈老师指导学生查找问题的对应信息,在活动中自然体现现在进行时的意义,并利用思维导图总结Mike一家的家庭生活,强化时态的理解与句型的运用。对于课文下半段的学习,陈老师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在小组活动中让孩子们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交流分享学习成果。陈老师还关注了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忽视的人物——Tim, 在故事中并未做家务劳动,那么你对他的评价是什么呢?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没有正确答案,只有不同观点的争鸣,既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形成集资的见解,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学会求同存异。陈老师的课堂真正做到引领学生从探究故事大意细节内涵的低阶思维逐渐过渡到评价故事人物高阶思维培养阶段

最后,梁溪区小学英语教研员李英老师开展了《KWKL学习单在样态构建中发挥了哪些直接性作用》专题讲座。结合两节课例,李老师与工作室的成员进行交流研讨,大家踊跃分享了自己对于两节课例的想法和收获。李老师结合修订版课程标准从多种维度向工作室学员介绍了什么是课堂样态,如何理解课程性质,并强调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科研先行,致力发展。本次活动通过专业讲座和课例示范,为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通过本次课题组活动,全体英语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更好的实施方向。相信教师们也定会在课题研究的道路上看尽一路繁花,遇见无限美好,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在教学实践研究中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