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德桥实验小学:学导课堂:打开儿童长学程自主学习的“密码”
为探寻促进儿童长学程自主学习的有效路径,总结推广通德桥教育集团“学导课堂”构建的阶段性成果,2022年11月11日,课改中国行(无锡梁溪)精品教研会暨梁溪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学导课堂”推介会在江苏省无锡通德桥实验小学隆重举行,活动由张旭旦副校长主持。
本次活动由中国教师报和梁溪区教育局联合主办,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通德桥教育集团承办,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梁溪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所提供学术支持,并由中国教师报直播平台面向全国现场直播,在线观摩人数达到近5000人。
莅临本次活动的专家领导有江苏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倪娟,无锡市教科院副院长赵宪宇、钱阳辉,梁溪区教育局局长周唯巍、副局长邵华强。梁溪区各兄弟学校分管领导、骨干教师及教师代表也来到了活动现场。
梁溪区教育局周唯巍局长在开幕式致辞中介绍了梁溪区“深度学习·思维课堂”教学主张。他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深情回顾了梁溪近几年的课改历程,并对通德桥教育集团的探索行动给予了充分肯定,也就全区课改的深入发展提出了建议和要求。
江苏省无锡通德桥教育集团总校长赵国防作了《学导课堂:让儿童“长学程”自主学习变为现实》成果分享,简要介绍了“学导课堂”的顶层设计、具体路径和初步成果。江苏无锡通德桥教育集团历时五年,潜心打造“学导课堂”样态,扎实推进实践与研究进程;在课程建设和教学变革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实践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央视、《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媒体、杂志相继报道;“学导课堂”还吸引了多个省市教育考察团来校参观、交流。迄今为止,“学导课堂”专题研讨活动已成功举办48场,相关论文发表60余篇,其专著《让素养生长:学导课堂》也横空出世,成为学校“学导课堂”成功建构的可视化成果。
活动中,来自江苏省无锡通德桥实验小学的刘苑婧老师和武琦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两节精彩的教改示范课。刘苑婧老师执教的《积的变化规律》,以生活链接数学,通过对比观察引导学生提出猜想、结合举例验证猜想、总结变化规律得出结论后再次回归生活并进行拓展运用。刘老师以问题链贯穿教学,借助学习单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武琦老师执教的《少年中国说》,通过精心设计的学习单践行学导课堂,以自主预习带动难点突破、以学生交流替代教师主导,以同伴评价促进学习体验,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学生在“以学定教”理念指引下的成长和变化。
两节精彩纷呈、“小老师”主讲的互动课堂,全面展示了“学导课堂”的无穷魅力:以“导学单”的问题为导引,引领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自主探究活动,深度思考,充分交流,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效果,适时给予必要而精准的指导,将思维引向深处,让学习不断结构化、系统化。
围绕“学导课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无锡市教科院副院长赵宪宇、钱阳辉两位专家和执教教师进行了“学术沙龙”,通过问课、辩课与赏课,全面探寻了精彩课堂背后的学科追求和育人思考,导引研究与实践向思维深处行进。无锡市教科院副院长钱阳辉赞赏了“学导课堂”中教与学关系的处理,指出通过倾听、对话和反思引领儿童的成长与发展,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无锡市教科院副院长赵宪宇在分享交流后,肯定了通德桥教育集团以生为本,循学而导的教学模式,被孩子们乐于参与、自信表达的氛围所感染。
最后,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倪娟对活动进行了专家点评。她对通德桥教育集团“学导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集团课改取得的丰硕成果和本次活动的成功举行表示了热烈祝贺。同时,她也就“学导课堂”的迭代升级、深入探索提出了殷切期望:需要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积极构建“学导课堂”多元评价体系,形成“教-学-评”一体化结构;进一步聚焦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通过提升教师点拨追问的能力,积极构建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问题场域,践行学科育人理念;结合新课标理念,用信息技术支持,关注学习共同体,因材施教,打造“双减”背景下的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道阻且长,行之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基础教育成果推介会的召开,不仅是对五年来区域教学改革的梳理与总结,也是对当前课堂教学的沉淀与反照。“学导课堂”构建行动既是集团在梁溪区“深度学习·思维课堂”理论引导下的校本化实践,也是集团积极推进课堂转型,全面关照师生素养提升的有效探索。我们坚信,在专家和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梁溪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所的引领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步入2.0时代的“学导课堂”将进一步瞄准“素养导向”目标,突出“学科实践”主渠道,深入挖掘学科特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学校育人新路径,真正打开儿童长学程自主学习的“密码”。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