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小学:项目化学习——语文线上教学Plus版
随着线上学习的深入,日前,东林小学语文学科开展了线上项目化学习,各年级语文老师设计了丰富的项目化学习主题,学习主题多与阅读有关,鼓励孩子们在一周的时间内聚焦学习主题,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习得知识,发展技能。老师在此过程中也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予以方法上的指导,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低年级老师带着孩子们走进诗人金子美铃的童谣世界,品读陈伯吹爷爷的童话故事,让孩子们以喜欢的方式去读童谣、读故事。有的孩子选择用画笔去描摹阅读时所看到的生动画面,产生的美好想象;有的孩子选择用表演式朗读来还原故事的妙趣;有的孩子摘抄好词佳句来丰富自己的积累;还有的孩子选择制作人物书签、为故事配上插画、续编故事等方法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喜爱。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孩子们都在建构自己对于童谣和故事的认知,都在初步探索输出阅读感受的途径。
中年级的学生聚焦诗人王维和作家丰子恺的作品进行阅读和研究。三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王维的作品依据主题分为四类,有计划、有侧重地推进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搜集相关资料,对诗歌进行初步的理解和赏析,并用朗读、背诵、手绘小报、阅读日记、品读交流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四年级的学生则聚焦丰子恺笔下的小动物和童年故事进行群文阅读,去感受其中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思索。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批注、做小报、画漫画等方式和小伙伴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在项目化学习中,他们倾向于使用各种“工具”去获取信息,去解决阅读中的困惑。他们也有一定的时间管理意识,在学习上有更强的计划性。
高年级的项目化学习引导学生品读经典。五年级以走进红楼为契机,以核心人物贾宝玉入手,在开篇语中了解曹雪芹,在白话文中读懂贾宝玉,在故事情节中丰盈对人物的认识,在课堂的思辩中使人物形象愈发饱满,在课后习题中获得更加客观的认识感悟。学生习得阅读方法后进行迁移运用,自学其余章节,在头脑中形成清晰且独特的认识。或摘抄,或仿写,或绘画,或制作人物名片,或构建思维导图,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项目化学习中寻找到阅读的乐趣,架构起对名著的独特阅读体验。六年级走进朱自清清新细腻的文字,去认识他,了解他。手抄小报,摘录朱自清的优美句子,了解他的生平事迹,感悟他的伟大人格。深情朗诵,用自己的声音和情感来表达散文的丰富意境。朱自清更是写景高手,学生认真阅读他的文章,运用想象和生动的比拟,尝试写出景物独特的美,同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这景物之中,使景物有了生命和温度。学生在一系列学科实践中发展高阶认知策略,展示其学科素养。
经过一周的探索,学生在语文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深入学习主题,在任务驱动下不断提出疑问,大胆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又在问题解决中学习知识。这一过程极大地发展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也让学生在成果分享中学会了反思、完善,经历了一场真正的积极学习。
这样的项目化学习虽以阅读为主题,但因其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的内容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收获远远大于阅读本身。项目化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解决真实情境中具体问题的能力,这是它的迷人之处。学生在“阅读+”这样的语文项目化学习中掌握一定的学习自主权,在贯穿始终的形成性评价中得到充分的肯定,拥有了一次极为愉快的学习体验。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