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下午,东北师范大学专家团队一行10人莅临江苏省无锡兰亭小学,深入青年种子教师课堂,指导学校思辨性教学课堂样态的建构。此次活动按学科分为四个专题会场。
在道法学科会场,王嘉雨、周晓琳老师分别执教展示四下第11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一、二课时。两位老师能设计学习单,为学生提供预学情境与任务支架,注重开发来自学生的学习资源;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老师也能注重价值引导与思维进阶,以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对话场”的建构中,表现思维的深刻性。东北师范大学专家团队的王向东教授、李春会教授进行精彩点评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有意识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呈现要有变化,从思辨性谈中国传统文化可多个维度,板书设计还要增加具体教学内容等。
在数学学科分会场,张婷妮老师执教的是一年级下册《认识100以内的数》复习课。陈芯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简便计算》一课。听课老师积极讨论,踊跃发言,结合新课标与教学经验,聚焦“思辨性课堂”教学改革进行评价,激起了思维碰撞的火花。东北师范大学专家团队袁孝亭教授和秦德生副教授分别对两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并作出了具体的指导。他们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思维的训练,“见微知著”“绘形绘数”。
音乐学科会场,邓晔老师展示了一年级音乐课《包子、剪子、锤》,这节课容量大,效率高,节奏快,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学生主动参与的理念。叶珂妤老师的《彝家娃娃真幸福》一课,营造出开放活泼,思维灵动,个性奔放的教学场景,整节课上学生情感饱满,体验愉快。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佟贺教授、教育学部梁红梅教授和邓若男博士高度欣赏两位老师用唱游的方式真心走近学生,真情亲近学生的教学理念,并建议音乐老师要在审美中感知音乐要素,体现艺术的创意实践,培养学生音乐素养。
在科学学科专场,朱振华老师执教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纸》。朱老师通过开展学生小组活动、科学实验和实例分析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用本课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体现了新课标中“在探究下学习”和“科学来自生活”的理念。东北师范大学的三位专家们对本堂课进行了精彩的总结与分析,他们对朱老师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启发为主、以拓展为目标的教学活动给出了高度的评价,同时对如何落实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素养给出了高屋建瓴的指导。
每一次高校专家的引领都给予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智力支撑。兰亭小学将积极探索“思辨论”教学的课堂样态,以构建“能量场”触发学生思辨引擎的路径出发,在课改之路上笃行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