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德桥实验小学:2023年春季高校支持项目语文学科组课例研究暨“学导课堂”专题研讨活动(第72场)
成长,需要平台;
勤奋,方才收获;
精彩,源于用心;
不足,努力改进;
磨砺中成长,研讨中提升!
一场场教研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
一群追光而行的老师们,
集思广益,畅所欲言。
为深入贯彻《梁溪区“1+3+X”教学高质量发展推进意见》文件精神,扎实推进“思·辩·论”课改项目的落实,深入开展“学导课堂”的实践与研究,提升集团语文教师的新课标解读能力和大单元视角下的任务群活动设计能力,切实发挥名师专家的辐射引领作用,5月10日下午,江苏省无锡通德桥实验小学举办了高校支持项目语文学科组课例研究暨“学导课堂”专题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大单元视域下的阅读教学任务群设计之”,聚焦“思·辩·论”课堂教学实践。学校特邀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小学语文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主持人、导师,无锡市中小学教育名家,“滨湖之光”高端骨干人才滕衍平老师亲临现场,和通德桥教育集团语文老师齐聚“学导课堂”会客厅,一起参加了此次活动。
立足课堂提质效
深耕在课堂,成长在课堂。通德桥实验小学的彭小艺老师执教二下《大象的耳朵》一课。彭老师立足单元整体目标,充分利用导学单,在学生预学的基础上,交流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同学们理清文章主要脉络。彭老师组织学生用多种方式学习疑问句,朗读疑问句并通过角色扮演帮学生内化语言。课的尾声,彭老师向孩子们抛出两难问题“耷拉耳朵,会受到大家质疑;竖起耳朵,小虫子吵得自己心烦。如果你是大象,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在同伴讨论中思考、表达。两难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大家议论纷纷,有理有据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一问题也为第二课时的教学设下了伏笔。
滕衍平老师执教的是五下课文《田忌赛马》。滕特关照大单元视角,围绕真实情境展开教学,设计了充满趣味和挑战的任务活动,学生在他的引领下深入文本,梳理故事的前因后果,体会孙膑的思维过程,感受古人智慧,以田忌的视角为孙膑创作一份推荐信,带领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积极的、具有创造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滕特的课是基于文本深读的,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语文教学。在一来一往的互动中,同学们迸发出了无限的思维火花。
共同研讨促发展
“水本无华,相荡乃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思想与思想的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的火花。与会教师仔细倾听、认真记录并写下自己的听课感受。“教”之有味,“研”之不尽。
专家评课研新途
精彩的课堂之后,滕老师还为现场的老师们作了微讲座《情境任务引领下的言语实践样态建构——大单元视域下的阅读教学任务群设计》。滕老师指出,语文学习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在守正中创新。滕老师在具体的教学案例中理清了课程理念、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等一系列概念,提出了单元教材要用主题情境引领学习任务;他还提供了教学建议:针对单篇文本,用真实情境任务引领课堂实践;针对单元教材,用主题情境带动学习任务。与此同时,老师们还需要引领学生开展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单篇教学要保障语文要素的落实和学习活动的展开,达到由具体目标的教学建构。组织学生在目标的引领下,助力其形成结构化的认知思维,有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意义。
聚智慧,赋动力,深思考。通德桥实验小学语文组将继续利用好学校搭建的教研平台,树立大单元意识,立足“学导课堂”的实践与研究,坚持“研”有主题,课有所得,切实发挥教研组的集体智慧,一路播种,一路收获,“研”途同行,不负时光!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