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元街小学:采撷生活的“繁花”,造就写作的“妙笔”
微凉渐入梧桐,诗意盈满心中。为更好地提高教师对于写作教学的认识,丰富学生的写作体验,无锡市连元街小学实遂教师发展学院活动如期举行,邀请了教育部国培计划授课教师、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张赛琴来校,为全体语文老师带来讲座《小学习作教学的指导策略——以“快乐作文”为例》。
张老师从语文新课标入手,深度剖析了小学个学段对于习作的具体要求,明确小学阶段的习作应达到以下四个目标: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分段表述、感情真实。接着,张老师扎根课文文本,利用课文中的语句,向大家简明剖析了四个目标的内涵,让老师们对于写作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张老师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就是对孩子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对各年级的学生要有明确的训练目标,从说到写、由易到难,老师要为孩子的习作“打造源头活水”,让他们“写出真情实感”。
为了更好地让老师们感受作文教学的魅力,张老师利用“一粒米”“一颗糖”“一只蟹”“一捧葱”等多个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各个年级快乐作文的教学方法。张老师指出,作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用眼看,用笔描,用心悟,方能成就一篇好作文。因此,实物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要带着孩子们不断地观察探究,引导学生将所看所想记录下来。写作的魅力不仅仅在记录,更在其背后所表达的情感。在分享“大白兔奶糖”这一案例时,张老师分享了“奶糖”背后的故事:一颗小小的奶糖里包含的是家国的情怀。对于高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写作不能仅仅停留在描写,更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教师应循序渐进,由物及情,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听了张老师的讲座,老师们对于“快乐作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生活中观察,在观察中记录,在记录中抒情……写作应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只有有感而发,情不自禁,才能完成一篇富有真实感的习作!



-

-
字大

-
字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