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梁溪区教育系统校园欺凌举报投诉热线电话:0510—82701457

山北中学:提高校本教研质量 创新学校教研活动 ——物理教研组开展“双周大教研”活动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日前,山北中学物理教研组“双周大教研”活动顺利举行。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物理教研员倪志峰老师与顾杰老师莅临指导,校长吴勇军陪同听课。

本次“双周大教研”活动研讨的主题是如何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活动共两个环节:课堂诊断和集中反馈。上午一至三节进行课堂诊断,黄艳、孙剑纹、张玲三位老师分别开课,教研员和全体教研组老师深入课堂听课。第四节课教研员与教师进行交流研讨,上课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教后反思,教研员从不同角度进行评课,并就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指导。

第一节课,由黄艳老师执教《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第一课时)》。她以巧妙的设问引入,充分运用丰富的实验器材,精心准备了数个实验,生动直观的实验现象使得学生对能量的彼此转化有了较为透彻的理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整节课环节完整,思路清晰,衔接流畅,评价及时,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节课,由孙剑纹老师执教《光的色彩 颜色》。一开始,展示双节期间的巨型花篮图片,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接着一系列精新设计的问题把学生引入光的世界,引出光源等物理概念。虽然是阴天,缺少光学实验条件,孙老师想办法创造条件,利用强光手电筒等完成了实验,墙壁上绚烂的人工彩虹,鲜艳的色光混合,让学生兴奋不已,整堂课在充满理性与思辨色彩的活跃氛围中结束,学生反馈良好。

第三节课,由张玲老师执教《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第二课时)》。 张老师用丰富的物理实验串联起知识点,对教材做了提炼整合补充,其中一些实验是张老师的独家创造。以薯片桶为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火箭筒”的实验,学生惊叹不已。通过分析其中一系列能量变化的情况,引出了“热机”这一概念,过渡自然,思路清晰。接着比较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通过比较碎纸片与酒精燃烧使水温度升高的多少,得到二者放出热量的不同,顺利得到“热值”这一物理概念,水到渠成。整堂课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师生互动频繁,有笑声有思考,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

第四节课,由教研员倪志峰老师、顾杰老师与物理组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评课活动。倪老师首先对三位开课老师的认真备课表示肯定,认为三位老师热情饱满、教态良好,课程设计环节完整、目标细化、层次分明,课堂氛围活跃,充分赞扬了山北中学物理组的钻研精神。之后就三位老师课程可以进行改进优化的地方做了详细指导,如做好器材准备工作,尽可能让更多孩子参与进来,直观感受各种物理现象;对于概念教学,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对症下药,才能更精确地凸出重点,更轻松地突破难点;在开始实验前应帮助学生明确对象,防止学生无目的观察,抓住学生注意力,提高效率。高屋建瓴的建议,大大提升了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开拓了眼界。

校本教研是课程改革落实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桥梁。面对新时代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育人方式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山北中学不断创新教研活动样态,在校本教研的目标、内容、形式等方面展开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本学期推行的“双周大教研”活动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双周大教研”活动围绕学科“重点领域与难点问题”,从老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课堂诊断,大家就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给出具体的建议,推动校本教研从基于经验的浅层化教研走向基于实证的深度教研,帮助教师以专业性与研究性应对日常教学生活,实现“教”与“研”双向滋养,双向提升。本次教研活动既为教师提供了锻炼成长的平台,又为教师创造了互观互学、交流研讨的成长机会,老师们深刻认识到自己教学工作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教育教学提升的路径和努力的方向有了新的思考和领悟。

1edc97c5-6ee6-40d4-b7c4-890d739fa7d5(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