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梁溪区教育系统校园欺凌举报投诉热线电话:0510—82701457

铃兰实验幼儿园:诗意金秋捕捉美好,持续研学共享成长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研活动一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学习平台。如何在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多元表达能力,如何构建适合幼儿的生成课程,并形成互构,有效推动幼儿成长,一直是老师们教育实施中的难点。针对老师们的困惑,11月2日下午,无锡市铃兰实验幼儿园以线上线下联合的方式,开展了一场以“捕捉美好——儿童多元表达与生成课程的互构”为主题的持续沉浸式教研活动,无锡市铃兰实验幼儿园盛世园区、圆融园区、融侨园区的老师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陆莉超园长从生成课程的定义和内容说起,以《看起来很小其实却很大》这首儿童诗作为引子,和老师们展开了互动。臧文烨老师、许晓婷老师、吴洁老师联系课程以及教育经验分别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在这一首小小的诗当中,大家感受到了课程的价值是无限大的,而赋予儿童的成长也是无限大的。

接着,陆园长带着大家解读了“2023.10版铃兰圆融园园本课程框架”。随后,她通过一些案例进一步分析了生成课程的内涵和特点。随着“什么是儿童多元表达?儿童的多元表达有哪些?”问题的提出,讨论也更加深入了。老师们积极发表观点,陆园长则通过一张互构图,生动形象的展示了儿童多元表达和生成课程之间的互构关系,同时她也提出幼儿园课程的在地性的重要性。老师们通过“在地性”这个词,联系到了正在实施的铃兰3公里资源地图,一步步地思考课程在地性的内涵,真正地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有效运用起来。

袁奕舫老师、周滢老师、许晓婷老师分别代表小、中、大班分享了自己班级的课程故事。老师们以年级组为单位,围绕“孩子多元表达的意识”,“重新对课程内容进行价值研判”,“研讨对课程的架构是否适宜”三个方面对三位老师的课程分享进行研讨。最后,老师们将研讨结果进行了分享,以集体的智慧给予了更多的有效的课程推进意见。

通过此次教研活动,不仅加深了大家对多元表达和生成课程的理解,更发现了儿童多元表达与课程环境互构的重要性。陆园长的引领和三个园区老师的讨论分享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相信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老师们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多元表达能力,构建适合幼儿的生成课程,在丰富多样的环境中成长与探索,和孩子们一起捕捉生活中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