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梁溪区教育系统校园欺凌举报投诉热线电话:0510—82701457

崇宁路小学:聚焦“量感”促发展 扎根教学共提升

为了深入贯彻《梁溪区“1+3+x”教学高质量发展推进意见》文件精神,扎实推进选择性课改项目“思•辨•论”教学行动,江苏省无锡崇宁路实验小学数学学科组开展了在学校“十四五”课题背景下的“思•辨•论”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安徽省小学校长领航班的各位领导也参与了此次活动。

周可怡老师执教了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一课,周老师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围绕“∠1究竟是多大?”这个看得见的学习目标,在张弛有度的挑战性任务中,带领学生认识了量角器,借助量角器感知1°角的大小,建立1°的表象。在学生尝试量角的过程中,周老师通过各种变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思辨,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学生学会利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感受测量的本质就是计量单位的叠加,形成了度量意识。

周老师结合“泛·参与式”课堂微实践框架图进行了说课,分享了本节课的设计思考与探索过程。在交流研讨中,老师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思维不断碰撞,研讨气氛浓郁。于卉洁老师、高文婷老师参加了“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研讨活动,将满满的收获与学科组老师一起分享。于老师分享了“图形的认识”中的教学基本环节、教材中值得关注的内容以及在教学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教师要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了解图形的组成元素,探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高老师介绍了“图形的认识”教学的实践路径,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寻找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结。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螺旋上升,逐段递进。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通过感知发展几何直观,形成空间观念。

教导处钱秋琴主任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在学校课题引领下开展“思•辨•论”教学行动,教师要明晰“泛·参与式”课堂的微实践框架,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深入思考怎样在课堂中更好地体现“思·辨·论”的研究视点,学生真正做到“思起来”、“辨起来”后的“论起来”,从而形成教学基本样态。

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数学学科组继续将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笃思躬行,深耕数学课堂,享受更有意义的教育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