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中学:“研”途风景,这里最美!“我为良师”大课堂活动在无锡市东林中学举行
冬日的阳光拂过梁溪,洒在人民路校区的庭院里,格外温暖。
2023年11月22日,“我为良师”大课堂第二期中学专场活动在无锡市东林中学人民路校区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在“深度学习·思维课堂”中成长》。
本次活动由无锡市教育局主办。市教师发展学院、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市教育信息化和装备服务中心、梁溪区教育局承办。
活动中,无锡市东林中学校长叶映峰作学校经验介绍《在课改中育师》;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教学研究指导专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李政涛教授作精彩点评。
上午8:30,开幕式准时开始。梁溪区教育局局长周唯巍致辞,向前来参加本次活动的各位领导和教师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周局长表示,近年来,梁溪教育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重点,深入推进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本次活动,将围绕“在深度学习•思维课堂中成长”这一主题,分中、小学两个会场,30位梁溪教师执教观摩课,2位校级领导作“课堂育师”专题汇报,38位国内知名专家和市、区两级教研员、特级教师作现场点评。点评专家阵容强大,活动精彩纷呈。
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魏星介绍梁溪课改,作《国家课程方案转化落地的“梁溪实践”》专题汇报。
无锡市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佟柠作重要讲话,她表示,启动“我为良师”大课堂是无锡市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推进“我为良师”全员行动的一项有力举措,也是“十四五”期间无锡市推进强师行动的重要抓手。佟院长表示,大国需要智慧良师,无锡正在行动。她希望广大教师静心教学、潜心研究、创新教法、提升能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活动中,无锡市东林中学校长叶映峰作学校经验介绍《在课改中育师》;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教学研究指导专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李政涛教授作精彩点评。
上午9点,课堂观摩活动开始。每个学科均开设两节课,分别由东林中学教师和梁溪区内其他学校优秀教师执教。课后,在市、区各学科教研员与东林中学学科组长的引领下进行了评课活动。
下午,无锡市东林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叶映峰做了题为《在课改中育师》的学校课改经验分享。叶校长首先充分肯定了无锡市教育局的“我为良师”大课堂活动,并对此做出了内涵解读:“我为良师”表达了每一位教师想努力成为好老师的执着追求,而课堂之“大”,大在重要程度、参与者众、建设时间久以及课堂外延之大。
其次,叶校长着重介绍了东林中学的课改成果:“学问课堂”。“学问课堂”从教学现状问题出发,重构学问关系,提出“自主先学”“学问互进”“学用达理”三大主张,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叶校长回顾了“学问课堂”从2018年起步至今走过5个年头,经过多个版本的迭代更新的经历,并总结课改攻坚重点就是消除教师专业发展的堵点。并进一步从三个观点介绍东林中学课改推进的重要举措:一、理念适当先行,指导教师行动;二、聚焦问题,推动课改项目化;三、重视文化建设,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在课改中,学问课堂与教师成长水乳交融,双向奔赴。
最后,叶校长用三个词概括东林中学在“‘我为良师’大课堂”主题下的努力——“知行合一,事上练,致良师。”
活动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教授围绕“我为良师”大课堂、梁溪课改实践以及东林中学“学问”课堂建设提出了专业建议。
首先,李教授指出“我为良师”大课堂的正确性,课堂是教师的平台与阵地,良师出自课堂,课比天大。“大”在国家,我们的课堂改革要紧扣国家发展的脉搏,“大”在时代,课改应与智能数字化时代对接;“大”在融合,要通过跨学科、双线、五育并举等进行融合。“大”在教师,课改要推动教师成长。最终总结“大”课堂的根本在于育人。
接下来,李教授分享了对梁溪课程改革实践的体会,肯定了梁溪课程改革的良性气象,校校参与课堂,人人参与课堂。并对此提出建议,一、紧扣新背景。二、了解新前沿。三、找到新的参照系。
李教授点评了东林中学的学问课堂,建议理清以下关系:一、学与问的关系,提出学与问是双向的;二、教学与学习的关系,指出教学是要通过教师的教,指导、引领、支持学生的学;第三个要处理好教学与教研的关系。
最后,李教授期望东林中学的学问课堂、梁溪区的课改实践,在大课堂的意义上可以继续前进,再上新台阶!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