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庄二小:夯实基础强落实 聚力前进共成长
为深入贯彻《梁溪区“1+3+X”教学高质量发展推进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小学数学“自主学习任务单+”研究提质行动和使用提升行动,扎实推进选择型课改项目之“厚基础 强弱项”教学行动的落实,切实推动广大教师教学行为转变,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举办了“厚基础 强弱项”教研共同体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无锡市芦庄第二小学承办。
课堂风采展示。芦庄第二小学许雯老师执教二下数学研究课《认识分米和毫米》。首先,许老师通过采购员小猴购物这一情境导入新课,带领学生从手中的直尺开始研究,通过指一指、画一画、找一找、比一比、估一估等探究活动让学生多维感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接着,许老师从测量学生数学书的厚度引出长度单位毫米,让学生通过方法迁移,自主探究认识1毫米有多长,然后估一估数学书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练习环节许老师侧重对学生测量方法的指导。回顾总结环节,许老师不仅建构了长度单位的体系,还把之前学过的计数单位、元角分进率也联系了起来。之后,播放的大国工匠视频展示了我国现代航天科技的先进性,“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让学生懂得了严谨、细致的重要性。每日一题,写一篇数学日记,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和运用长度单位。
说课、评课。芦庄第二小学学科组长蔡菲老师结合学校市十四五规划课题研究,以“基于学习逻辑的小学任务驱动型教学背景下的量感培养”为题,和大家分享了数学学科组的磨课过程。在场的部分老师也谈了对这节课的感受,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赵风华老师:许老师教学语言富有亲和力,课堂驾驭能力强,在认识1分米有多长的时候,如果由老师直接告诉学生会更流畅。
张瑶婉老师:许老师的课,多处构建了四种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体现“双线交融”的特点,明线是操作与体验的活动串,暗线是将毫米、厘米、分米、米这四个常见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贯穿始终,将具象可感的实际长度与抽象长度观念不断对接,在感量中培养量感。
教师发展中心数学研训员张懿菁老师点评。张老师详细地给我们分析了这节课的每个环节,许雯老师尤其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初步认识了分米和毫米。她也指出单位长度的建立,需要通过估测来体现,选择合适的参考物估计出长度才是真正量感的形成。认识1分米后,还要多积累几分米的表象,参考物要多一些,这样学生用眼睛来判断、心里的尺会越来越准。之后,张老师结合自身的经验和老师们分享了补差的方法、技巧和策略,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在场的老师提出了一些在提高质量的过程中存在的教学困惑和问题,张老师也进行了回答和指导。
共同研讨促发展。芦庄实验小学赵风华教导给大家做了讲座《乘风破浪 保驾护航》,具体就学校低、中、高年段的防差转差工作进行了交流,介绍了他们学校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花园实验小学闵震苑教导的讲座《强基固本提升弱项 瞩目发展夯实根基》重点介绍了一些改进策略:整理错题,学会归纳和演绎 ;鼓励阅读,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等。
夹城里中心小学雷莹教导的讲座《教学路漫漫 吾将上下而求索》,主要从“研思并举促成长,优化作业踏实行”这两个方面和大家分享了学校的教研改革过程。
此次教研共同体研讨活动领引老师们深入探究厚与强的实施路径,促使各校立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开展教学研究,扎实推进课改项目的落实。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