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小学:同台竞技展风采 赛课磨砺促成长
春风得意竞芬芳,策马扬鞭勇奋进。为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念,进一步探索“深度学习、思维课堂”教学样态,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2024年4月12日,梁溪区小学数学学科“溪望2024”培养工程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活动在江苏省无锡兰亭小学分会场举行。
来自四个学校的八位参赛教师关注四基四能,关注核心素养的落地,以“自主任务学习单”为载体进行学习活动的设计,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呈现了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样态。
南长街小学黄亦喆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一课。黄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积累经验,通过数一数、圈一圈、摆一摆、画一画,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真正理解“倍”的含义。
南长街小学张婧雯老师在执教三年级下册《有趣的乘法计算》一课时,创设师生乘法计算比赛情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整节课中,学生经历了观察比较——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自主探究“乘11”“头同尾合十”“尾同头合十”等有趣的乘法规律。学生尝到了成功的乐趣,切实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来自南长街小学杨立言老师、凤翔实验学校诸嘉钰老师和新开河小学蔡伊琳老师都是执教二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一课。三位老师同课异构,各有各的精彩。
为了使计算教学不再枯燥、抽象,南长街小学杨老师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学生经历想一想、写一写、说一说、比一比等探究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优化,学生乐学善学。
凤翔实验学校诸老师创设了轻松有趣的“保卫森林挑战赛”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看主题图,主动地收集资料,选择信息,处理信息,把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式题转化成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式题,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能力自主迁移到本堂课中来,重视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进一步理解计算原理,掌握计算方法。
新开河小学蔡老师课堂中注重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创设“无锡马拉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经历“面对新的需要解决问题——在讨论中探求解决的方法——广泛交流——发现并体会计算方法——尝试应用”的过程中,学生达成知识体系构建。“锡马”元素的融入,现实生活和数学学习的双向融合,有效提升了学习效率。
新开河小学徐滨老师在执教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时,充分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从学生熟悉的野餐分食物引入,学生带着好奇心,初步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遇到平均分的情况,自然地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认识分数。教学中,徐老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演示和生动有趣的游戏,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分数,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也为学生独立学习延伸教学内容打下了好的基础。
连元街小学赵辛奇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赵老师开门见山,从生活经验入手引出课题,学生们跟着富有童趣的“三角君”卡通人物,通过观察分析、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整节课,赵老师遵从学生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突破重难点,学生积极投入到了学习探究中来,学得轻松,学得高兴。
同样来自连元街小学赵翊帆老师执教了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本节课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的探索与研究。教学中,首先从学生熟悉的三角尺入手,抽象出特殊的三角形,探讨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接着引导学生探讨“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都是180°”,从特殊到一般,过渡自然且有吸引力。在整个教学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花开有声,成长有影,学无止境,研亦无境。本次赛课,是见证更是促进,是考验更是动力,青年教师们将不断求索,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逐浪不止,实践笃行,在最美的年华绽放最美的光彩。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