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宁路小学:传承民间艺术 寻访泥人足迹
“人物无古今,须臾出手中;衣冠千代异,肝胆一般同。造化眼前妙,流传域外雄;俏中人八百,童叟献神工。”著名诗人郭沫若用短短四十个字,对无锡泥人作出了高度评价。惠山泥人不仅是无锡三大特产之一,还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作品之一,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伴着冬日的暖阳,无锡崇宁路实验小学泥塑社团的队员及部分党报小记者、队干部,走进了中国泥人博物馆。在无锡泥人厂高级工艺师周永清老师的带领下,大家了解了泥塑这一民间艺术的由来与发展,欣赏了当代名家名作,笑逐颜开的娃娃、含情脉脉的少女、慈祥和蔼的寿星、饶有情趣的弥陀……经典之作“阿福”“阿喜”。一个个精妙绝伦的泥人,凝聚了工艺师的智慧和心血,队员们徜徉在艺术殿堂之中。
队员们还来到工作区,自己动手用黑土捏小动物。党报小记者吴奕彤第一次尝试捏泥人,她兴奋地说:“这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陌生而新鲜的尝试。看着自己手下的泥土一点点变活,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泥塑。”曹雨璠等队员连连感慨:“真是大开眼界!以前只是在学校活动课上捏泥,今天看了大师的作品,思路一下子拓宽了,捏起来更有感觉了。”周老师细细指导着,不时欣慰点头:“泥塑是无锡的传统文化,这一传统工艺应该得以传承!孩子们是最具可塑性的,也是最有灵气的!”瞧,憨态可掬的小熊猫、偷吃鱼儿的小猫、机灵可爱的小老鼠……个个栩栩如生。
悠悠的,是惠山泥人走过的百年不凡岁月;浓浓的,是惠山泥人散发的文化底蕴。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队员们实地寻访,动手实践,家乡本土文化必将伴随孩子们的成长而不断发扬。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