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谊幼儿园:聚焦工程 链接未来——无锡市教育学会“素质教育实验项目”研讨活动暨无锡市侨谊幼儿园第24届科技节
工程思维作为“三元思维”(科学、技术、工程)之一,是21世纪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具备的能力。为了鼓励幼儿在探索-体验-创造的过程中,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解决问题,发展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具有科技报国情怀的“未来工程师”奠定基础。2024年6月6日上午“聚焦‘工程’链接未来”——无锡市教育学会“素质教育实验项目”研讨活动暨无锡市侨谊幼儿园第24届科技节在侨谊幼儿园隆重举行。
无锡市教育学会党支部书记、副会长张伟婧、无锡市教科院教科所所长胡晓军、江苏省《早期教育》编审季慧、梁溪区教育局副局长朱蕴芳、梁溪区教育局基教科副科长虞旭侃、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综合研训部副部长朱蒙丹、研训员沈彧、南湖小学校长郭磊、无锡市教育学会素质教育实验基地校代表、常州市金坛区教育局幼儿园园长代表、无锡市吴昀名师工作室学员、梁溪区各幼儿园教师代表、梁溪区吴昀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学员、侨谊幼教集团各校区教师代表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活动由区教师发展中心综合研训部副部长朱蒙丹主持。
参与活动的老师们走进了一个充满创意和想象的工程实践场。在这里,可以看到自然场域的开发与利用、丰富多变的材料投放、多样化资源的支持;可以看到园内各个角落都彰显着儿童为本的理念与工程教育的痕迹;可以看到在不断信任与赋权的过程中,“小小工程师”们拥有了更多自由、自主、探索与创新的空间;可以看到他们通过亲手操作、团队合作,不断尝试和改进,解决各种工程问题;在这里,可以遇见孩子们独一无二且鲜活灵动的成长。
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侨谊幼教集团总园长吴昀向大家分享了《幼儿园工程教育的思与行》的专题汇报。吴昀总园长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基本问题,概述了幼儿园工程教育的基本内涵及特征,分析了工程教育对幼儿及幼儿园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结合案例生动阐述了幼儿园工程教育“3+5”的园本化操作样态。最后,她还对工程教育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新的期待。无锡市侨谊幼儿园宋达老师分享了大班课程故事《夏日凉凉亭》。他从项目活动的起源、与凉亭相关知识的积累、凉亭的设计、搭建的过程等方面进行了一一介绍,以叙事的角度向大家呈现了在项目研究活动中,孩子们在老师科学的解读和有效的支持下是如何实现工程思维的进阶、已有经验的迁移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的表达。无锡市侨谊幼儿园梁佳铃老师分享了中班课程故事《搭一座高高的塔》。通过组建工程队,制定工程计划,分工合作,孩子们在搭建过程中解决了关于塔的稳定性、高度和造型感的问题,在一次次计划修正中培养积极的工程态度,发展多向的工程思维,提升全面的工程素养。 无锡市教科院教科所所长胡晓军对侨谊幼儿园的活动样态给予了高度的赞赏,他指出:侨谊幼儿园是自由的天堂、神奇的乐土、爱的海洋,孩子们在其中可以积极地探索、勇敢地挑战、自信地表达。随后他对学前教育阶段工程的开展进行了专业的引领:首先,学前教育可以依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部分作为工程教育的落脚点;其次,开展工程教育时,要以激发幼儿兴趣为出发点,在重视探究过程的同时,利用结果不断激励幼儿;第三,要鼓励幼儿像科学家一样从“基于事实、建立假设、数学表达、实验验证”四个方面去思考问题,要像工程师一样从“发现问题、提出方案、建造完成、迭代更新”四个方面去解决问题;第四,要以人本思维开展工程教育。 最后,无锡市教育学会党支部书记、副会长张伟婧为本次活动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她指出:无锡市侨谊幼儿园举办了一场工程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凸显了其在素质教育领域的创新与实践。通过聚焦工程教育,幼儿园为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一成果不仅展示了无锡教育在培养未来人才方面的前瞻性和实效性,也为学前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侨谊幼儿园的成功实践,将为更多学校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共同推动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提高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认识,也培养了他们的工程思维和创新精神。这些宝贵的经验将伴随他们成长,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无锡市侨谊幼儿园将继续探索工程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实践路径,将更多具有工程性的实践活动融入幼儿园课程中,为培养更多具有科技报国情怀的“未来工程师”而不懈努力。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