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梁溪区教育系统校园欺凌举报投诉热线电话:0510—82701457

广新小学:聚焦核心素养  共探教学新路径 ——记梁溪区小学数学学科高地建设活动

为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最新精神,切实推进区域课改引领下的课堂教学转型,进一步开展基于“境·思·用”的深度学习实践研究,推进集团数学学科高地建设,无锡市广新小学于2025年3月25日举办了梁溪区小学数学学科高地建设活动。本次活动特邀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凌国伟老师和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黄伟星主任莅临指导,东林小学、东林古运河小学、五河新村小学和亭子桥小学及区域内其他学校的数学老师代表也参与了此次活动。

首先是课例展示环节,全体老师一起聆听了两节精彩的展示课,分别是由无锡市广新小学金芳芳老师执教一年级的《数据分类》和无锡市东林小学李炜玟老师执教的五年级《9的倍数的特征》。金芳芳老师的这节课以“符号”为桥,以“数据”为媒,将分类活动转化为思维生长的沃土,学生在画、数、说、比中,不仅掌握了分类的技能,更体验了数学表达的简洁之美与逻辑之力。学生初次尝试用符号分类时,出现了“三角形表示不会飞”“圆形表示会飞”等多元表征方式,金老师通过对比展示不同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共性:“虽符号不同,但分类逻辑一致”,并以“小标签”为切入点,强调分类结果的清晰性与可读性,逐步引领学生迈向数学表达的规范化。李炜玟老师以“探索数的奥秘”为主线,重构教材,将“9的倍数”特征探究设计为完整的数学发现之旅。李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2、3、5倍数特征的研究路径,提出关键问题:“能否用同样方法研究9的倍数?”学生迅速类比迁移,借助百数表、计算器等工具,自主探索数学规律,体现“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接着以“数字魔术”为切入点,并尝试用数学语言解释结论的合理性。李老师的这节课有趣、有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发展了学生的高阶思维。

两节优秀课例结束后,金老师和李老师分别就自己那节课的设计理念以及磨课过程中的所思所想进行了阐述,并且分享了自己上完课后的感受。随后老师们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在评课环节,各校教师代表从目标达成、学生参与、核心素养落实等维度展开讨论。与会教师一致认为,金芳芳老师的课堂充分尊重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具象化活动渗透分类思想,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李炜玟老师的教学设计则凸显了数学的严谨性与趣味性,通过问题链驱动学生深度思考,为高年级数学探究课提供了新思路。

无锡市教科院黄伟星老师对两节课例给予高度评价,并作总结性点评。他指出,金芳芳老师的课堂“生动而有序”,以“动物是否会飞”为情境,引导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进行分类,通过“分一分、画一画、数一数”的实践操作,逐步构建数学化的分类思维。李炜玟老师的课堂“理性而灵动”,通过结构化任务设计促进学生思维进阶。黄老师强调,数学教学应始终立足学生立场,关注学科本质与素养导向,建议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三会”(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目标的落实。
      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朱怡虹作了题为《任务统领:发展学生的数据意识》的学术讲座。她结合《数据分类》一课,提出即使是在数据分类的起始阶段,也应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设计任务来统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突出知识与问题解决相结合,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知数据价值,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据意识和核心素养。

最后,凌国伟老师与在座的教师围绕新版课标核心变化展开深度对话。凌老师指出,2022版课标中的重大变化之一在于将“数量关系”单列为独立教学主题,强调从情境出发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与代数思维。凌老师以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为例,提出教学应强化推理意识,重视“根据已知求未知”的逻辑训练。与会教师表示,通过今天的新课标研读,将在课堂教学中践行更高要求,将核心素养渗透至日常教学。

本次数学高地活动,为老师们搭建了深度研讨与智慧碰撞的成长平台,也为梁溪区小学数学学科高地建设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