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梁溪区教育系统校园欺凌举报投诉热线电话:0510—82701457

通江实小:开展通德桥教育集团语文学科研训暨“思·辨·论”课堂研讨活动

暮春三月,暖翠融晴。为积极响应梁溪区集团化办学4.0版号召,以区域课改项目塑造集团教研新生态,促进教师课堂教学和作业命题设计能力提高,3月26日,通德桥教育集团语文学科研训暨“思·辨·论”课堂研讨活动在通江实验小学报告厅举行。正高级教师、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研训部副主任、梁溪区课程改革研究所副所长闵慧,集团各校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通江实验小学语文学科组长张莹莹主持。

首先,通江实验小学李子裕老师和五3班学生为大家带来五年级下册《跳水》的课堂教学。李老师以“分辨——审辨——思辨”的思路贯穿“看看帆船的构造”“说说孩子的解释”“想想船长的做法”三个学习活动之中,引导学生利用“情节导图”梳理故事脉络,依托“故事情境”总结遇险教训,培养理性思维,学习船长智慧抉择。整堂课,学生的思维在一次次的猜测、分析、碰撞、修正、互补中走向深度学习,展现了通江实验小学探索区域课改项目的真实样态。

随后,闵慧老师从“结构化”这个关键词出发点评《跳水》一课。闵老师指出,《跳水》是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典型课文,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体现了对落实任务群和区域课改项目的创意设计。若能进一步利用好帆船图片,以此加强各学习活动的结构化设计,凸显学生言语的聚合输出,教学效果会更好。

接下来,闵慧老师作《促进思维发展的结构化命题实践研究讲座,她“价值探寻”“基本特征”“设计策略”三个方面分别阐述结构化命题实践研究的心得。闵老师指出,好的命题要能促进高通路迁移,能构建“一个经验”能够发展“产生式系统”,旨在让学生能够在试题构建的具体情境中习得知识,在结构化的试题框架内迁移运用经历一个学习的过程闵老师提醒老师们避免陷入“伪情境”的命题困境,要以聚合力凸显重要观念任务化设计要关注做事过程构造关于材料和活动的测评单元体现关联性打开学生思维空间彰显测评的开放度。闵老师结合区域命题实例,向老师们阐述了命题设计策略——“关联真实生活,指向迁移运用”“关联经验内容,指向探究建构”“关联主题意义,指向双线交融”“关联不同学科,指向整体发展”等

一个多小时的讲座,干货满满,为老师们打开了课堂教学、命题和作业设计的新思路。大家纷纷表示,回到办公室要好好消化、努力实践,紧跟区域教学改革的步伐,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最后,集团教科研训中心主任、通江实验小学盛春燕副校长为本次活动进行总结。盛校长从集团化办学4.0版要求出发,向大家阐述了集团教科研训中心的职能和本学期的新举措,鼓励老师们积极投入教改实践,强化各校教研、科研、师训、教学质量监测等工作的联动,不断提升集团化办学水平。

独行快,众行远。本次集团语文学科研训活动虽已落幕,但思维碰撞出的火花依旧炽热。相信在未来的课堂教学和作业命题设计中,老师们将带着这份热忱与思考深耕课堂,为提升集团化办学水平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