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商业幼儿园:一场关于“优化美术游戏支持策略”的研讨 ——梁溪区幼儿园高质量课程建设系列研讨活动
教研是一场面对面的对话
表达自己 倾听他人
借助每一次回应与碰撞
构建“清晰”与“深刻”教育主张
为深入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等精神,切实提升教师在美术游戏中对师幼互动行为的观察与支持能力。5月14日,无锡市商业幼儿园以“循工具之径,探美术游戏支持之道”为主题,聚焦“互动行为成长阶梯图”工具的应用,开展了梁溪区幼儿园高质量课程建设系列研讨活动。活动有幸邀请到江苏省特级教师、滨湖区学前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祝晓燕老师,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研训部朱蒙丹副部长,梁溪区责任督学陆蕴玲校长,以及商业幼儿园教育集团的园长、梁溪区业务园长及骨干教师们的共同参与。
会议伊始,业务园长张芸雅热情洋溢地对莅临现场的专家及教育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活动背景及议程进行了清晰、详尽的介绍,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拉开了序幕。
走进现场:沉浸式体验梁溪文化与美术游戏的奇妙融合
在这里,孩子们置身于充满创意的“福禧 momo 游梁溪”游戏场域,巧妙地将梁溪文化与美术游戏融为一体,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惊喜与探索。现场的观察员老师全神贯注,用心捕捉、记录着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每一个关键互动行为。
1.奈尼嬷嬷来啦:非遗工艺的童趣演绎
在奈尼嬷嬷组,孩子们宛如一个个小小的非遗传承人,用他们灵巧的双手,演绎着梁溪非遗的童趣故事,带领我们走进传统工艺的奇妙世界。
瞧!泥人动起来啦!在幼儿园场景中,阿福阿喜或坐或立,有的眯着眼睛,手里捧着“茶杯”,惬意地“喝茶”;有的摆出一副架势,好似在“练功夫”,憨态可掬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葫芦泥人也不甘示弱,形态各异,仿佛在讲述着不同的故事。
在石膏翻模区,小工匠们小眉头紧皱,专注地盯着手中的石膏浆,小心翼翼地搅拌着,仿佛在进行一项伟大的工程,不一会儿,一个个洁白的泥人胚体完美呈现,等待着小主人们为它们穿上五彩斑斓的“彩衣”。
泥人盲盒套圈游戏更是充满了趣味与挑战!每得到一个神秘盲盒,孩子们就像获得了一份神秘任务,兴奋地模仿泥人表情、绘声绘色地讲述泥人故事,在游戏中感受着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
扇子上的阿福仿佛拥有了生命,随着孩子们的摆弄,好似在扇面上翩翩起舞;手链串珠发出清脆悦耳的叮当声,如同奏响了一曲欢快的乐章;香薰散发着迷人的果香,车载摆件摇头晃脑,冰箱贴则在小小的空间里上演着精彩的迷你剧场,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孩子们的创意与想象。
2.梁溪古镇:光影与创意的完美碰撞
当所有作品在“古镇展览”会上亮相时,仿佛一场盛大的艺术盛宴拉开了帷幕。孩子们把惠山美景精心绘制在亚克力板上,随着板子的转动,光影交织,如同会跳舞的小精灵般灵动活泼。
孩子们还和爸爸妈妈一起,用镜头捕捉下最美的古镇瞬间,将其制作成独一无二的明信片,更令人惊喜的是,还能利用 AI 技术生成别具一格的图片,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完美融合。
自制棋盘上,棋子是孩子们亲手绘制的笑脸娃娃,充满了童真与童趣。掷骰子走过寄畅园、惠山寺等著名景点,第一个到达终点的孩子就能成为“一日镇长”,在游戏中感受古镇的魅力与乐趣。
3.梁溪小巷:探索传统与创造的无限可能
走进梁溪小巷,就像踏入了一个充满神奇秘密的世界。孩子们用吹塑板“噗噗”地拓印老巷子的瓦当花纹,那富有节奏感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用黏土“捏捏”出属于自己的瓦当宝藏,每一个作品都凝聚着孩子们的心血与创意。最神奇的当属阳刻拓印,孩子们用独特的方式把巷子的印记完美地留在了画纸上,让古老的小巷在孩子们的笔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牡丹工坊,爸爸妈妈也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和孩子们一起用毛根和黏土做出姿态优美的“牡丹仙子”,仿佛下一秒就会翩翩起舞;制作古法花草纸,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用磨具完成精美的牡丹香皂,整个工坊都弥漫着淡淡的花香。玩累了,就去小巷茶水铺,品尝香香的牡丹花茶和点心,享受这悠闲的时光。
孩子们还是出色的建构大师,用清水积木搭建心中的小巷,当叮叮当当的风铃响起,仿佛“老巷子醒啦”,孩子们搭建的小房子仿佛也开始讲述起古老的故事,充满了温馨与诗意。
4.梁溪桥:水墨魔法与造桥大冒险的奇幻之旅
欢迎来到充满奇幻色彩的梁溪桥游戏天地!这里有好玩的水墨魔法和刺激的造桥大冒险。嘘 —— 钻进神秘的桥洞暗箱,用手电筒照出会跳舞的光影小鱼,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惊喜的光芒。用毛笔点出圆圆的荷叶,再用彩泥捏出可爱的小青蛙,“扑通”一声跳进水里,一幅生动的水墨画卷在孩子们的手中展开。
当当当!用鞋油擦出斑驳的桥身,老桥的故事仿佛都藏在了这张铜版纸里,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着历史的韵味。
作为桥梁小专家,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树枝搭木桥、用积木建拱桥,甚至还能用 3D 笔画出充满创意的未来桥,每一座桥都承载着孩子们的梦想与探索精神。
5.梁溪古街:体验古街的热闹与文化的传承
听!古街上传来了欢快的喊价声,原来是孩子们在展示、竞拍自己的“文物”宝贝呢!看!陶土在孩子们的手中一捏就变成了三星堆“大眼娃娃”,形象生动;锡纸一卷就成了会叮当响的“青铜编钟”,仿佛能听到古老的钟声;金箔纸做的“古代玉佩”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传统文化。
闻!小茶馆传来阵阵清香,玩累了的孩子们可以来杯花茶,坐在古色古香的茶馆里,小憩一会儿,感受古街的悠闲与惬意。
教研时光:聚焦工具应用,共探支持策略
回到教研活动现场,业务园长张芸雅向与会人员介绍,本学期幼儿园重点关注统一文化资源背景下不同年龄段的横向纵深,在关注文化转化的同时,也深入思考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需求及开展方式。通过之前对“互动行为成长阶梯图”的深度应用探讨,已经在观察视角、支持策略和教研生态中引发了积极转变,为此次教研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紧接着,商幼的骨干教师们基于“美术游戏互动行为成长阶梯图表”,共同开启了“聚焦工具应用,优化美术游戏支持策略”的现场教研活动。观察员们从材料互动、文化感知、同伴协作等多个维度,细致梳理出美术游戏中的关键互动行为,并聚焦个案,通过阶段拆解,深入分析,明确了更具针对性的支持策略,为今后的美术游戏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专家引领:精准点评,指明发展方向
江苏省特级教师祝晓燕老师对本次游戏教研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表示活动呈现出三大创新亮点:首先,创新构建了“333”教研模式,通过三个园区教师的协同参与,设置观察者、记录者和发言者三重角色,采用 "回望 - 分享 - 拆解" 三阶段推进策略,重点对改进版 "互动行为成长阶梯图" 进行深度研讨,系统梳理出完善的游戏支持策略体系,充分体现了教研活动的专业性和系统性。
其次,在游戏内容设计上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将泥人制作、古钱币等非遗元素与盲盒游戏、拍卖行等现代生活场景巧妙结合,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浸润式传承,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和传承传统文化,这种创新的方式值得推广和借鉴。
第三,在环境创设方面凸显游戏进阶性,采用黄绿蓝色标识区分游戏难度层次,创新混龄互动机制促进学习共同体构建,三大主题游戏场地与前期课程内容形成深度呼应。教师则通过个案追踪、对比研究等方法,实现了从经验支持到精准分层的专业提升。
最后,祝老师也提出了宝贵的优化建议,希望幼儿园能够落实“三聚焦”—— 课程连续性、高质量发展、美术核心经验,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梁溪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此次教研活动,我们沿着“互动行为成长阶梯图”的轨迹,从回望到剖析,从重构到转化,完成了一次意义非凡的专业成长登高之旅。
今天的活动既是一次思想的盛宴,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更是新的行动起点,激励着全体商幼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也将专家的点拨转化为深耕细作的动力,落实到课程的设计与组织中,让梁溪文化的根脉在幼儿心中悄然扎根,让专业成长的跫音在课程实践中持续回响,为幼儿的成长创造更加丰富、多元的教育环境!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