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爱实幼:承韵以启新,育行拓新程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园本课程应立足于本园实际,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充分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深化园本课程建设,推动“五爱”教育理念的当代转化与创新实践,近期原晋霞教授团队再次走进五爱实验幼儿园,正式开启高校支持项目第五次活动。
本次活动聚焦园本课程的深度审视与理念升级,思考如何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传统核心价值,以更契合当代儿童发展特点的方式予以诠释和落实。通过深入园所观摩与对话,诊断重构“五爱”课程,提升教师执行力,构建课程新范式。
一、沉浸观摩,育见课程之美
清秋日朗,园蕴成长。原晋霞教授团队与五爱实验幼儿园骨干教师们在周园长的陪同下,深入幼儿园班级,沉浸式观摩了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游戏与教师指导。活动室里,主题课程正焕发着光彩,中班正围绕“我们回家啦”主题进行课程实施,孩子们化身小小探索家,在游戏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与社会性互动实现认知建构与发展。大班正值“厉害了我的国”主题活动,孩子们拿起小兵模型进行排兵布阵,并在生动演绎后进行故事创编。
这种基于儿童兴趣、贯穿学科思维的游戏样态,生动体现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在日常实践中的有效落实。同时,原教授指出,游戏是幼儿生活的自然延伸,而生活是游戏内容的不竭源泉,应将两者紧密结合,真正实现教育在生活与游戏中的自然发生。
二、思维碰撞,共研实践之方
“我们需要怎样的课程?”“课程愿景是什么?”“课程理念是什么?”——围绕这三大核心问题,在观摩结束后教师们结合课程实践中的困惑进行深度思考,抛出多角度疑问。
朱晓琳老师提出课程应立足生活、面向未来,以游戏化方式激发幼儿探究与创造,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让每个孩子在天性饱满的绿色家园中茁壮成长。胡玲老师提出课程应立足生活化、游戏化,并建议融入项目式学习与家园共育。同时,她对亲子阅读中如何有效收集家长反馈提出了困惑。对此,原教授提出教师的重点应从“收集反馈痕迹”转向“为家庭提供有价值的阅读支持”,将重心回归到幼儿本身,在减轻家长不必要负担的同时,更精准、深刻地促进幼儿的语言、情感、社会性及良好学习品质的发展。周敏艳老师也分享了自己对于课程的理解,应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并蕴含适度的挑战,同时在“五爱”框架中强化爱国情怀,将“爱生命”融入“爱自然”,助力每个孩子绽放独特光芒。
大家扎根教学一线,畅谈实施中的难点与感悟,让研讨始终贴近实际,为后续进一步的理念碰撞与方向校准打下坚实根基。
三、专家赋能,深化课程之基
针对教师们的分享,以及园所的课程实践,原教授指出:课程应贴近生活并具有挑战性,不仅是生活的缩影与升华,还能够帮助幼儿在解决问题中积累经验,促进全面和谐发展。同时,原教授还和南师大高校支持项目团队的王程老师共同为教师们系统阐述了幼儿园课程理念。她强调,本课程以“培养完整儿童”为核心目标,构建一个有机统一的理念体系。
“爱生命”是根基,旨在引导幼儿悦纳自我、珍爱生命,奠定积极的心理根基;“爱生活”是路径,鼓励幼儿在亲身体验与积极实践中掌握技能、发现美好;“爱自然”是源泉,通过亲近与探索,建立幼儿与自然的深层联结,萌发责任意识;“爱探索”是动力,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其乐于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创造”是升华,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勇敢尝试,享受创造的乐趣。
最终,共同构成一个以儿童为中心的完整成长图谱,为课程实践提供了清晰的价值引领与行动框架。
四、智慧共读,回归教育之本
下午,南师大高校支持项目团队的王程老师为教师们带来《爱的教育》专题讲座。她深刻指出,“爱”并非被动,而是一门需主动学习与实践的艺术,其核心是关心、了解、尊重、责任四大要素,并强调保持自我独立是建立健康关系的基础。
这一阐述也为教师们厘清了“爱的教育”的本质与方向,同时也启示着大家,应以四大要素为核心,培养幼儿珍爱生命、关怀自然的情感。在支持其个性独立发展的同时,引导他们与同伴、社会乃至自然环境建立积极、和谐的联结,也为园本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深度。
在南师大专家团队的专业引领下,五爱实验幼儿园的课程体系获得了系统性的优化思路与清晰的实施路径。专家团队为园本课程的新思考注入了动力与方向指引,为“绿色教育”的深入实践开启了新篇。未来,五爱实验幼儿园将带着新的思考继续深耕实践,助力师幼共赴成长新程。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