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梁溪区教育系统校园欺凌举报投诉热线电话:0510—82701457

侨谊幼儿园:童心至善,探寻教育的幸福之道 ——江苏省教育家精神研究中心江苏二师分中心学术研讨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总体要求,以“弘扬教育家精神,做新时代‘大先生’”为核心主题,探索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大先生”型教师队伍培养新路径,第三批“四有”好教师省级重点培育团队领衔人专题研修暨江苏省教育家精神研究中心江苏二师分中心教师发展研讨会顺利召开。

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侨谊幼教集团总园长、省“四有”好教师团队领衔人吴昀受邀参会,并以《启蒙之梦助成长 领航共进向未来》为题作分享。吴昀园长围绕“启蒙·领航”团队从“个体聚合”到“生态共生”的建设历程展开阐述:团队以“打造专业高效的教育发展共同体”为核心目标,通过“精神筑基”“实践赋能”“路径优化”三大阶段行动,构建出可复制的幼教高质量发展模式,为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新动能。在省级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研讨中,对侨谊幼儿园的系列做法给予明确肯定:肯定其将教育家精神中“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内核具象化为“护童心、引至善”的实践方向;肯定其以“启蒙领航、童心至善”为团队文化定位;同时也肯定其探索“三维梯队”分层培养机制,切实保障学前教育团队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创新举措,这些做法为全学段教师团队建设尤其是学前领域提供了鲜活参考。

9月28日下午,江苏省教育家精神研究中心江苏二师分中心学术研讨会在无锡市侨谊幼儿园接续举行。第三批“四有”好教师省级重点培育团队代表,梁溪区吴昀名师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及石妍工作坊成员齐聚于此,共探“大先生”成长之道,共践教育育人使命。吴昀园长以“童心至善,通向幸福的教育之道”为题作好教师团队建设成果报告。她指出,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从不是标准化的“流水线”,而是要立足侨谊“人格的摇篮”育人根基,以“童心”蹲下身读懂孩子、以“至善”站起来守望成长——通过“一种画像、三维梯队、五大行动”的培育路径,让每一位教师既能保持对教育的赤子之心,又能锤炼专业本领,最终成长为“以童心润育童心、以至善引领至善”的引路人,这既是对教师个体价值的尊重,更是对“办人民满意教育”初心的坚守。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平台的赋能。侨谊幼教集团打破传统培养模式,搭建“读书社深研理论、艺术社涵养美感、信息社融合技术、行者中心扎根实践”的多元社团平台,让教师在自主探索中激发内生动力。社团成果汇报环节,教师们以丰富形式呈现成长收获,既展现了教育教学专业能力的提升,更彰显了“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精神内核,为迈向更高阶育人层次筑牢根基。“教育是生命的对话,是心灵的唤醒。”“童心至善”好教师团队以《听,生命拔节的声音》教育叙事拉开序幕,生动诠释新时代“大先生”“以生为本、以德育人”的核心追求。青年教师吴卓雅带着“人工智能进课堂”的赛课难题叩问经验,成熟教师徐弋以“春泥护花”的深耕积累倾囊相授,骨干教师宋达借“数字赋能”的技术积淀搭建阶梯——这场跨越教龄的对话,不仅是单一个体的成长,更是团队根系在教育沃土中盘桓生长的回响。“环境是第三位教师。”随后的园所参观中,参会者们实地感受侨谊幼儿园“童心至善”的育人氛围:充满童趣却暗含教育目标的布置、贴合幼儿探究需求的自主活动空间,处处体现着教师对“以幼儿为中心”的深度理解。大家直观看到:新时代“大先生”善于将教育思想转化为具象环境,以无声浸润培育幼儿健全人格。

随后,专家团队围绕园所项目展开深度点评,高度肯定活动价值与吴昀园长的引领作用,同时提出针对性发展建议。专家指出,吴园长在项目推进中展现出鲜明的“三明”特点与“四有”表现。“三明”即目标明确、内容明确、策略明确,这“三明”形成了“定方向—抓核心—找方法”的完整工作逻辑,既让建设目标不偏离、重点内容不分散,也为落地实施提供了清晰路径;“四有”则体现为有目标、有思路、有想法、有做法,能紧密结合园所实际,实现多资源整合、成果全方位辐射,并重点强化团队文化建设。此外,专家还为园所未来发展给出具体建议:一是确定专属的团队文化符号,强化团队凝聚力与辨识度;二是持续重视难题破解,以问题为导向推动项目迭代;三是结合教育领域新论述,对现有项目进行深度挖掘与优化。

此次系列活动以教育家精神为核心引领,既是对江苏省“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阶段性总结,更是一次为教师成长赋能的专业盛会。侨谊幼教集团以“童心至善”为实践载体,将先进教育理论与育人初心深度融合,为培育践行教育家精神的教师队伍注入动力。侨谊幼教集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坚守育人初心,深化实践探索,持续提升专业素养,努力成长为新时代的教育中坚力量,为教育强国建设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