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余实验学校:应时应景的历史课——传统节日民俗进课堂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近日,积余实验学校盛群英老师开设了《走近中国传统节日、感受民族文化魅力》的历史活动课。<?xml:namespace prefix = o />
在三位小主持人的带领下,全体同学交流了有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七夕节、腊八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尤其重点交流了马上要到来的端午节的渊源,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有哪些节日习俗?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呢?同学们用有趣的故事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及文学积累,从多个角度解析品味了端午的情味。
在丰富的传统节日民俗中游弋,同学们兴致颇高。很多同学认为: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传统节日有着凝聚民族精神的作用、有增进人际和谐,传承文明的作用、有利于建构“和谐”社会。这些节日的存在,已成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纽带。
而对于如何做好节日习俗和活动的传承这个问题,同学们更是热烈讨论,提出了不少很有价值的建议:要在节日气氛上、文化品位上、精神享受上做文章、下功夫。比如可以跟妈妈学包饺子、粽子,做汤圆、自制花灯、观看赛龙舟比赛等,以培养崇尚劳动、尊亲敬祖、敬老敬贤、慎终追远等传统伦理观念;可以举办毛笔手写春联比赛,中秋节可以举办“月圆人圆两团圆 ”摄影展等等形式多样的节日活动,在节日文化中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维护社会公德,增强民族凝聚力;学校可以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我们可以对传统节日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增强对节日的温情和敬意感。真是“脑洞大开”!
活动课接近尾声,可是同学们仍意犹未尽。盛老师深情总结这节热烈而有意义的课,对同学发出谆谆告诫:每一个节日都是很有意义的,过好中国节,就是最实际最深刻的“爱国”!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