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梁溪区教育系统校园欺凌举报投诉热线电话:0510—82701457

【随笔】幸福在路上

     

幸福在路上——北京小学、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跟岗学习体会

2017年秋学期,有幸赴北京跟岗学习。如今回想起来,最深的体会还是——幸福在路上。

幸福何以在路上?北京是特大型城市,从住地到跟岗的北京小学要乘着“地龙”在地下游走一个多小时,即便是最近的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也是天还黑着、路灯还亮着就要赶去学校,天彻底黑透地才会把“家”回。时间成本固然不低,但跟着上班族们急行军的经历着实令人难忘,每天的辗转奔波也更让我明白:你不启程,会连幸福的光都看不到。你若启程,那颗叫做“幸福”的太阳一定会把它暖暖的光从遥远处慢慢播撒过来,温暖你的心、引领你向上。

幸福何以在路上?教育是门大学问,从无锡到北京,我发现不同地域的老师其实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无奈和纠结。在课堂上优雅温和的窦桂梅校长见到学校大课间出操的无序状态,也会把所有体育老师召集过来,训一声:“这成什么样了?秃噜秃噜下饺子呐!咱清华附小的孩子站没站相、走没走样儿、队伍没个队伍样,就是咱们体育老师的责任!”说完,利落转身而去,留给站在那里十几个壮实的北京爷儿们一个风风火火的背影。为了准备“现代与经典”无锡站公开课,已在课堂历练了无数次的窦校长一样会认认真真在自己学校先试讲一遍,请教研组老师听课、研讨,解决试教中出现的问题。附小因“苏轼小课题研究”引发网络热议后,窦校长一样会和老师们一起反思:如何“好心”不办“坏事”,减少社会对学校的负面干扰,甚至还请来了各方面的专家对老师进行提升媒体素养的专业引领………没有特殊情况,窦校长每天会在学校工作到晚9:00才下班。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这些经历,让我坚信:幸福在路上。幸福不是安逸、不是闲散;不是怕事、不是躲事,而是为了心中教育梦想脚踏实地做事、顶天立地做人的那一份坚毅与担当。

幸福在路上,我们应该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呢?北京跟岗学习的体会,让我更真切地看到:我们的幸福之路,其实就是课堂之路。

曾在北京小学听过二年级语练习课《语文百花园》,老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把每一个练习都乔装打扮了一翻,以游戏、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们完成了有容量、有难度的练习。特别有趣的是,小朋友一边做着给多音字连线搭配的书面作业,一边还在唱着“找呀找呀找朋友“的儿歌,把做作业都做成了一种享受。课后与老师交流,老师这样解释她的设计初衷:咱们上课,不就是让孩子们得到一种享受吗?所以,我希望每一个ppt的画面都是美的,每一个活动的设计都是孩子们喜欢的。正是在“课堂,应该让孩子们得到一种享受”的朴素追求之下,这位老师收获了自己的幸福。

教育最大的学问在课堂,最根本的学问也在课堂。我们要想去除职业倦怠、消弭工作中常有的无力感、迷茫感、无助感,享受职业幸福,就要像这位老师一样,把自己的目光收回到课堂,让自己的足迹停留在课堂。一个老师如果能把每天的课琢磨好了,他就能让自己处于有意义、有乐趣、有新鲜劲儿、有收获的工作状态;一所学校每一位老师都把自己的课琢磨好了,它就能成为让孩子向往、让家长点赞的“家园”。

如何走好“课堂”,这条幸福之路?简单来说,只要做好两件事——

一是要关注细节。

我们的目光要落在课堂的角角落落、前前后后,关注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一个细节。此次跟岗分别在清华附小、北京小学各待两周,两所学校的共性:教室里摆满书、课堂里不缺书。一次,提前到达听课教室,还没正式上课,颇有江南女子婉约韵味的语文老师正在给孩子们进行课前阅读。老师读的是《窗边的小豆豆》,一边读,一边和孩子们聊,读到“山的味道,海的味道“时,老师就让一年级的小朋友说说学校的午餐中有没有这样的味道?小朋友们一个个静静地听着,认真地想着,积极地回应着,时不时发出清脆的笑声。正式铃响起时,老师甩了甩她飘逸的长发,把书签往里一夹,说:”今天就读到这儿,咱们明天继续。“那一幕,看了真让人心都醉了。如此幸福的读书场景、如此唯美的师生共处画面,一定也会留在孩子们的记忆里、留在老师本人的记忆里。课堂的幸福之路,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创造的这一个个给人”小确幸“的细节。

细节的关注,常常就直接提升了整节课师生的幸福指数。曾听一年级科学课《金鱼》,在引导学生观察金鱼前,老师给出了下面的讨论题:

学生通过讨论明白,我们人类对于小金鱼来说,就是庞然大物,哪怕用手指去鱼缸里搅一搅,在金鱼的世界里就好比发生了一场大地震。以此激发学生的同理心,让他们自愿签下了这份“与金鱼的约定”,而在后来整节课的观察中,每个小组的学生果然自觉遵守约定,不惊扰小金鱼,完成了观察任务。教师没有神色俱厉颁布各种“禁令”,进行刻意的纪律管理,就在童话意境中,以童言童语有效地让好动的一年级学生进入了“自律”境界。课堂上,小金鱼们是幸福的,因为小朋友对它们都是如此友善;学生和老师也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在共同构建的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氛围中分享着自己的所见、所思。  

二是要关注本质。

唯有立足问题本质的思考,我们才会选择到正确的行为方式。比如,如果我们认识到人类的学习本质上是群体学习,我们就会舍弃“教师单一讲授”,让“学生分享交流”进课堂。冯恩洪老师曾在不同场合追问过不同人一个相同的问题:“如果你每天都看新闻联播,你能记得7天前新闻联播的内容吗?”回答都是否定的。这个形象的例子说明单一的讲授法,即便做到了声像俱全,也不见得就能留给人持久印象、深刻感悟。清华附小课堂特色之一就是学生“占据”了讲授主阵地。常见一个问题提出之后,小组内每一个同学都积极分享。小组汇报时,组内成员一个不落都上讲台,每个人都会围绕主题说自己的想法。一个学生讲授时,会有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记录,以思维导图呈现组内交流成果,教师和其他学生则在其间穿插讨论、补充。见过时间最长的一次小组展示,6个小组成员像6个配合默契的老师一样,在讲台前主持了足足15分钟。教师舍弃了“中心演讲者”身份,只是在学生经过启发仍讲不了时,进行点拨,让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继续讲下去。我们知道,每一堂课,学生想与不想、说与不说,其发展态势是截然不同的,其幸福度、价值体验也是截然不同的。

人的自尊来源于每天过有意义的生活,当学生觉得自己的所学是有意义的,自己是有能力的,能对别人有帮助时,他才会更有学习的动力。所以,我们要充分重视自身对学习本质、对学习价值、意义的理解,并通过课堂的教学设计把这种价值感、意义感传递给学生。课堂上,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教材上看得见的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更要让学生去领悟那些看不见的方法性知识、价值性知识,这才是教学之根、课堂之魂。

教育,是关乎人与人的事业。当下,我们很多教师虽然做着老师,可这心里并不舒服、并不得劲,因为这世界仿佛已经变了、这世道仿佛已经乱了,教师不再被家长尊重,而是一不小心就会被家长投诉、截屏发朋友圈;媒体也总是对教育界的负面消息津津乐道,老拿教育说事。面对这“乱糟糟”的世道、并不足够善良的人心,我们自己该如何应对?幸福,从来不是别人给的。不管要应对多大的挑战、克服多大的困难,都需要我们从眼皮子底下这每一节课,踏踏实实做起。

把眼光收回到课堂,我们会蓦然发现:幸福,其实全由我们自己掌控——只要我们能每天带着一颗澄静的心,稳稳地、妥妥地走好课堂之路。

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  顾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