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梁溪区教育系统校园欺凌举报投诉热线电话:0510—82701457

【行知路上】品德课中的生活教育

     

品德课中的生活教育

——对“愉快、积极地生活”学习内容的望闻问切

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      朱慧

 

【摘要】品德教师在教《品德与生活》教材中“愉快、积极地学习”这一部分时,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总会产生概念模糊、尺度不明和忽视真实,亦步亦趋等疑难问题,笔者就这些疑难问题结合课例进行自己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愉快、积极地生活   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乐观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在他《真实的幸福》《活出最乐观的自己》《认识自己 悦纳自己》《教出乐观的孩子》等一系列丛书中有着详尽的阐述。我们所面临的是儿童发展的黄金时期,想要孩子成就斐然,愉快积极地生活,开朗活泼的性格,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在逆境中愈挫愈勇的品质是必不可少的。

作为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其四大部分内容中极为重要的内容,课标把愉快、积极地生活定位为儿童生活的主调,旨在使儿童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懂得和谐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发展主体意识,形成开朗、进取的个性品质,为儿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奠定基础。

这一部分的内容分为“愉快开朗”“积极向上”“有应付挑战的勇气”三大板块九个分支,穿插分布在四册教材的各个单元。可是品德教师在教学相应内容时遇到了一些疑难,具体请见课例分析:

一、问题分析:

1、概念模糊,尺度不明

案例一:【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学做“小雄鹰”》  佚名】

师: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因为胆小、娇气战胜不了的事情,你在生活中什么困难我们自己战胜不了需要大家帮忙,请大家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谁愿意先来说一说?

生:我游泳的时候,开始不敢下水憋气,后来看到同学们都敢,我就觉得不下去太丢人了,结果成功了。

师:你真是个勇敢的孩子。

生:我学滑旱冰的时候,总挨摔,但是我不害怕,最后学会了。

师:你真棒,老师还不会呢!,那你们有没有到现在还没有解决的娇气、胆怯的事情?

生:我不敢一个人呆在家。

师:谁能帮他想个好办法?

1:可以一个人在家时开着电视。

2:放放音乐,就好了。

3:还可以抱个娃娃。……

师:你觉得这些方法好吗?希望你今天就试试,一定做个勇敢的孩子。

生:我怕家里有鬼。

师:这个问题大家都明白,世界上有鬼吗?

生:没有 。

师:对,首先你要明白没有鬼,不要自己吓自己。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遇到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办?

对,就是要勇敢坚强地面对,并积极想办法解决困难。老师送给大家一句名言,请大家牢牢记住。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在以上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能畅怀让孩子谈自己所担心和害怕的事,努力想帮助孩子战胜困难,这是因为教师内心有明确的目标意识。 只是什么是“勇敢”?这个定义教师有没有心中有数呢?孩子在游泳时不敢下水憋气,怕丢人硬着头皮成功了,这看似勇敢,其实不是在冒险吗?万一他没有这个能力下水强迫自己尝试,不是会有生命之忧吗?再者,孩子不敢一个人在家,他很坦诚地说自己是怕有鬼,教师却让大家告诉他没有鬼,他不是会更觉得自己是胆小的,这是教师无意识地在强化孩子的负面情绪。如果能用绘画分析的原理让孩子画出心中的鬼,再想办法来制服这个鬼,不是能帮助这个孩子克服胆怯的心理吗?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之前,教师对“勇敢”概念的把握十分重要,它不是冒险,也不是为难自己。

2、忽视真实  亦步亦趋

案例二【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  《我们班里故事多》  佚名】

师:我们班里有59位小朋友,大家从不同的地方一起来到了学校,走进了本班的教室,在一起度过了一年的快乐时光。每位同学都十分喜欢我们的校园、我们的教室、我们的老师和每一位小朋友。这一年当中,在我们中间,发生过许许多多有意义、有意思的事。今天,就让我们坐在一起,敞开心扉,说说发生在我们班里的故事吧!(小组活动,生生交流。)

师:来请愿意分享的同学说说我们班里的故事。

生:在一年级开运动会的时候,我摔了一跤,王楠楠扶我去了医务室,我很感谢她!

师:王楠楠真不愧是我们班的三好学生!

生: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董新浩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师:董新浩这个学习委员真不赖!

生:上次老师不在教室,史夏鑫抓了只西瓜虫放到我帽子里,我都吓坏了!

师:这种恶作剧不适合在这里交流,请大家谈谈我们开心的事情吧!

老师指名3~5位学生上台讲述,师随机指引。

师:哇!咱们班的故事可真多!说明这一年来,我们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特别是刚才小朋友说到的别人帮助过自己的事,哪怕是一点点小事,大家也记得这么牢,你们做的真棒!

《我们班里故事多》是《品德与生活》第三册第一单元的第二个主题活动,该单元定名为“我在集体中成长”。班集体是儿童最初的集体,刚入学的儿童还没形成真正的集体意识和集体生活。在经过一年的班集体生活后,升入二年级的儿童,已经初步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员。因此,本单元主要是为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中,通过接触具体场景、具体实例,感受、体验、感激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帮助。可是在这时却出现了一个不同的声音,孩子无意间提到了班级同学的恶作剧,教师立马回避了这个现实存在的问题,做老师的都有这样的经验,在公开的这种场合都害怕提起班级里不好的一些现象,可难道这不是班级里的故事吗?谁的班级里又能没有这样的故事呢?我们作为教师的想起班里孩子的调皮事情不也会经常莞尔一笑,觉得趣在其中吗?所以面对这样的疑难,如果教师教学预设时能考虑到班里有各种故事想好对策,那么临场就不用回避。通过正面引导,让孩子从这样的小插曲中感受到童年的趣味,这样的生活才是孩子们班级生活的全部。

二、解决策略:

1、提高辨析能力,缕清概念

案例三:【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学做“小雄鹰”》 】

师:下面这种情况有的同学认为是勇敢的事,孩子们来做个法官,评一评这些行为是不是勇敢的。你们愿意接受这个挑战吗?

生:课间时,在走廊台阶上“勇敢”地练习体育课上老师要求做的跳远动作。这是很危险的行为,如果不小心摔伤了,就麻烦了,所以我认为这不是“勇敢”。

师:要文明上下楼梯,在楼梯上怎么能练习呢?你真是一个好法官。

生:在学校围墙上,有同学要“勇敢”地往下跳,这就更冒险了,这种行为就更不是“勇敢”了。

师:这是违反学校纪律的行为,称不上“勇敢“,你真是火眼金睛呀。

生:电扇坏了,别人让小明去摸电源,如果他拒绝了,就不“勇敢”了。我觉得摸电源容易触电,小明可以勇敢地去找电工师傅来帮忙,拿自己的生命来开玩笑不是“勇敢”。

师:这么冒险的行为,我们可千万不能做呀!

生:自习课上趁老师不在,就“勇敢”地说话。这是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表现,怎么会是勇敢呢?

师小结:真正的勇敢应该是为集体、为大家的利益做很多事情,违纪和冒险都不是勇敢,当然勇气不是与生俱来的,关键是要培养和锻炼。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希望大家勇敢面对。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为了让孩子明白“勇敢”的真正含义,教师设计了几个情境来让学生辨析,在楼梯上做危险动作或攀越围墙这样的情境来自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对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有极其现实的指导意义。通过这样的辨析,学生心中对于勇敢的概念会渐渐由模糊变得清晰,能分清冒险和冲动不是勇敢的表现,违纪和犯规也不能成为勇敢的借口,在指导他们今后的行动时,他们就会想起老师所说的话,同学们的建议,在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时,不怕苦,不怕难、不胆怯,但也不盲目付之于行动。

概念模糊是教师在理解和把握教材时遇到的疑难问题,长期的概念不清会令孩子无法区别道德品质间的差异,将浅显的概念复杂化,把明确的概念模糊化,最终抓不住本质,在道德行为上发生偏差,导致对孩子实践的错误引导。孩子积极愉快地生活,需要教师能在进行教学预设时,注意教材间的前后勾连,关注相同内容的螺旋上升,用游戏和活动等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帮助孩子缕清引起歧义或泛化的一些重要概念。

2、正视丑陋现象,播撒善良

案例四:【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快乐的六一》 黄琼姑】

师:你们知道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小朋友是怎样度过自己的节日的吗?

师:播放课件(有关生活在战争与贫困中的儿童图片和汶川地震的悲惨画面)

师:全世界的孩子都和我们一样幸福吗?

生:他们生活在疾病和穷困中。

生:这是战争造成的。

生:这是地震引起的。

师:你想对这些苦难的孩子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请你写一写,画一画。

师播放音乐《让世界充满爱》。

生:我愿意将我得到的六一礼物与四川的小伙伴分享。

生:我想给他们寄一封信,告诉他们世界上还有素不相识的我们在关心他们。

生:我想给他们打电话,让他们不要失望,过不了多久他们会像我们一样快乐的!

师:你们都是心中充满爱的好孩子,要知道,只有拥有和平,远离战争,我们才会生活快乐,一旦遇到地震这样不可避免的灾难,我们也要用美好的憧憬鼓励自己走出痛苦,因为有许多人都会关心我们,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我们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实在的、由人构成的现实的世界,它是一个充满是非、真假、美丑、善恶的世界,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而我们的学校德育,总在学生面前呈现好人好事,宣扬真善美。其实我们不应回避生活中诸多矛盾和丑恶现象,正如罗杰斯所说的那样:“如果我们想要学生做自由和负责的人,我们就必须愿意让他们直面生活、面对难题。”在这个片段中,这位老师面对孩子幸福的六一,适时地补充了和他们是同龄人的不幸孩子的悲惨遭遇与痛苦生活,这不仅引起了孩子心中的强烈对比,懂得了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更在孩子心中播种了和平、乐观这些美好的种子。

以往的学校德育为学生所展示的生活世界与学生在校外实际面对的生活世界是两个不同的情景,在很大程度上甚至是对立的,于是学生也就形成了两套伦理原则,一套是为了学校内部生活,一套是为了校外生活,学生在学校行的是一套,在校外做的又是一套。学校只有重视校内典型的社会生活的情况,学校才能成为社会生活的预备。社会生活是纷繁复杂的,学校德育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积极愉快地生活,就不能回避社会生活中的诸多矛盾和丑恶现象,全面把握教材中的此类学习内容能有效地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品质。

我们《品德与生活》的教材中,关于“愉快、积极地生活”这一主题的学习内容是从儿童整体生活中生成主题的,是对儿童已有生活经验与体验的整理、反思、提升,在这个基础上反过来引导儿童的整体生活,其中有“真实”的生活事件,普通的生活事件,日常的生活事件,今天的生活事件等。作为品德老师,我们在内容本身、理解和把握、落实和指导等方面将面临着众多疑难和困惑,即使如此我们仍要努力地去寻找解决的策略,将课堂扎根于生活中,在体验中让孩子感受到积极愉悦的情感。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要做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判断,从而受到启发,并产生自觉实践道德的一种愿望。我们在培养目标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了就要用,说了就要做,践履躬行,要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懂得共同分享,遇到困难要商谈、沟通、互为理解,只有大家好才是真好,做到共赢,孩子们才会真正成长为快乐的人,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