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梁溪区教育系统校园欺凌举报投诉热线电话:0510—82701457

【漫步与遐想】孩子摔倒以后

     

孩子摔倒以后

无锡市南长街小学  周艳

作为低年级的班主任,平时心里最牵挂的是孩子的安全问题。孩子“受伤”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学生毕竟是刚从幼儿园里“跳”出来的孩子,他们天性活泼好动,哪有不磕着碰着的时候。因此,每当处理班级里孩子“受伤”的事件,我总会多想一想,思考一下如何避免同样的问题。

一次课间活动时,我带着大家兴高采烈地玩“跑跑跳跳”的接力赛,后面的同学忽然着急地喊了起来:“老师!老师!戴鑫韵摔倒了!”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我真有点手足无措,马上停下游戏,赶紧走过去看他伤得怎么样。当我蹲在孩子跟前一看,心里顿时凉了半截。孩子不仅手上擦伤了,腿上膝盖处也破皮流血了,连脸上也有些红肿,怎么办呢?我赶紧冷静下来,先帮孩子简单处理一下,然后带孩子们回教室。其他孩子都吓呆了,围在受伤的孩子身旁,你一言我一语地安慰着他,教室里像炸了锅一样。教室里纷杂的声音让我心乱如麻,除了处理伤口,讲的最多的就是“要勇敢一点”、“不要太担心”之类的话。脑子里浮现的全是家长责怪我的冰冷话语。

谁料想,孩子的家长接到电话,到校后的反应让我紧张、慌乱的心一下子安定了下来。家长看了孩子的伤口,不仅没有一句怨言,甚至还说:“孩子因为游戏活动摔倒受伤,就要如此紧张,岂不是从另一方面纵容了孩子,娇惯了孩子?老师处理好了,就让我们的孩子继续听课吧!”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下后,我有了这样的思考:学校给予孩子的关注很多、很细致、也很周到,孩子因为正常活动受伤之后,学校、老师无一不如惊弓之鸟:一是生怕孩子受到他们无法承受的伤害,甚至害怕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二是怕家长纠缠不清,受到家长责怪,甚至蛮不讲理的辱骂。但是,有时候事情并非如此。于是,我想到问题的另一方面。如此“无微不至”的照顾,是否是孩子的真正需要,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一种“促进”,还是一种“伤害”?

孩子进入小学后的第一个寒假很快就结束了,我高兴地看到他们回到课堂。但当看到有的孩子脸上、手上,贴着的膏药、绷着纱布时,觉得十分诧异:“这些孩子是怎么啦?”我将他们一个个叫到身前,仔细询问他们身上伤口的来历。原因很简单:从椅子上摔下来了、不小心撞到桌角了、玩游戏时摔了一跤,等等。当时,我觉得十分奇怪:学校里一个老师要照顾几十个学生,偶尔有所疏忽也无可厚非。在家里,三四个家长都围着一个孩子转,怎么还会让孩子受伤呢?想着想着,不由得埋怨起这些“马虎”家长。

过后,终于忍不住与其中几位家长聊了聊。交谈之后,我对这些课外伤害有了新的思考:如果孩子受不受伤,取决于家长和老师的管与不管。那么,我们的教育永远只会处在“被动”状态。因为要时时处处地保护他们是不可能的。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呢?答案只有一个:让孩子自己认识到安全与危险的区别,学会远离危险地地方、不做危险地举动。

于是,我利用每周安全教育课的时间,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每周一个主题,结合课程与实际,从身边的小处着眼入手,用图片、视频、竞赛、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了解安全知识,学习安全知识。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孩子们的安全意识提高了,碰擦事故大大减少了。即使偶有摔跤、磕碰,孩子们自己也会处理,去校医室,告诉老师原因,相互说说,安慰安慰,思考一下以后如何避免相同的事情发生。在孩子们的相视一笑中,少了受伤的难受,多了明理的笑容。也许只有孩子自己才能真正保护好自己,我们老师和家长应做的就是让孩子真正成为自己的“保护神”。

我们经常把孩子比作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和艰难困苦。教育者与家长总是扮演着“全天候”的全能管家角色。殊不知,正是我们太精心地呵护,太细致地养育,导致孩子自我管理意识的缺失,进而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事实证明,永远生活在阳光下未必是好事情,时时和风细雨怎能得到锻炼。因此,我们要放开保护的双手,给孩子一张地图,一点提示,一些方法,让他们试着到处走走,出去闯闯,去经风雨见世面,在大社会、大自然中,经受锻炼,茁壮成长。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漫步与遐想】爱认错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