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梁溪区教育系统校园欺凌举报投诉热线电话:0510—82701457

【教育教学】生活,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生活,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无锡市南长街小学  邹贤

(本文获2017年第六届全国“生活作文”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

[摘要]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要想使作文快乐简单起来就必须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激发兴趣,充分调动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在整个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积累素材;多参与,体会情趣;多想象,获取灵感;多动口,提高表达;多阅读,丰富语言;多练笔,以表达意愿……从而使作文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陶行知 作文教学 回归生活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作文作文见到头疼这是流传在小学生中的一句话,其中折射出小学生对写作文的恐惧,他们认为写作文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地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然而兴趣的产生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主张,也说明了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密不可分。所以要想使作文快乐、简单起来就必须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激发兴趣,充分调动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在整个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积累素材;多参与,体会情趣;多想象,获取灵感;多动口,提高表达;多阅读,丰富语言;多练笔,以表达意愿。

一、引导学生生活,积累作文素材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儿童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陶老提出此说的目的在于呼吁老师和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是不要只重书本知识而轻生活知识,不要光重课堂教学而轻生活体验,不要把孩子变成读死书,死读书而缺乏创造力的书呆子。笔者认为作文教学也是如此,作家茅盾就曾经指出:我们身边应该时时有一支笔、一本簿,无论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一样地敏锐,把你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语文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搜集生活中感知到的材料,启迪他们触发灵感,学生就能写出一篇篇感情真挚,震撼心灵的优美作文。

1、处处留心现有生活

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调动孩子用多种感官感受生活。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到广阔无垠的生活中去感受生活,丰富情感,增强体验,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而且也能让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例如,在指导命题作文《小河边的变化》时,我引导孩子们学会用眼睛看一看,用耳朵听一听,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感受事物,从观察对象(小草、柳树等动植物)的形状、颜色、大小、声音等方面发现它们的变化……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2、努力创设生活情境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事例:一位老师在讲课时,问他的学生们一只下蛋的母鸡,一次下几个蛋?一个孩子字正腔圆地回答30个以上!老师们都笑了,然而笑后我们不得不反思,孩子连这最基本的生活细节都不知道,怎么可能写出好的文章?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一味地责怪孩子们的作文虚假,无具体内容,而应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自觉地感受生活,发现素材,提供写作内容。现在的孩子生活经历比较少,日益紧张的学习竞争和家长们的包办,使他们很少有机会参与到生活实践中,无暇去感受多彩的生活。那么,比赛、游戏、表演、音乐、参观、实验、考察……这一切都是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素材,我经常在学校带领孩子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放风筝、做游戏、寻找春天、参观校园、朗诵比赛……借此丰富孩子的生活,提供作文的生活素材。对于课外这一块我当然也不会放弃,一有机会就让孩子们动上一动,比如,教完思品课《孝敬长辈》之后,我赶紧让孩子们当天回家为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做一件事,表达你的孝心,然后作文。这样既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有为孩子提供了一次生活实践的机会,丰富生活素材,这样的教学做合一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是孩子们感受到了生活的快乐滋味,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鼓励学生生活,激发作文想象

想象是生活的再现和升华,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教学前面所说的《小河边的变化》时,学生以往只是描述过画面,但对于要描绘出画面变化的习作要求显然感到困难,一时下不了笔。针对这一情况,我给孩子们打了个比方,以前的景色描写好比是拍一张照片,我们进行的是一种相对静态的描写,而现在好比是要求我们拍录像,是有变化的动态描写。孩子们似懂非懂,我又说道:闭上眼睛,让我们来放电影,想象一下或者说是回忆一下柳树的变化!柳树爆青了,嫩绿嫩绿的,什么呀?孩子们纷纷闭上眼睛,有的说像绿色的小花苞,有的说像绿色的小蝌蚪……“那过了日子,这些柳芽的大小、颜色、形状有什么变化?我紧接着问。翠绿!”“碧绿!”“叶子修长了,像个小括号!”“像条绿色的眉毛!”“不,像小船了!孩子的回答五花八门,充满想象力。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三、训练学生生活,丰富作文语言

1、在口语交际中训练

说是一种表达方式。如果学生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必情感或对事物的看法的话,那么他自然也会用文学来阐述。但是,很多时候,当我们要求学生针对某一话题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认识时,学生常常会站着不知所措或无话可说。或许你还会发现,有此学生即使有着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他也无从说起。这时候我们常常会埋怨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实在太低了。如果学生处于这种状态的话,写作就无从谈起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多鼓励学生发表意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也是提高写作的有效途径。下面是我平时的几点做法。

第一阶段,训练学生说话的胆量。每天早读选一个学生到讲台来领读课文,训练孩子的胆量!

第二阶段,训练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每节语文课利用预备铃响后的2分钟时间让一个学生到讲台演讲。大家对他的发言进行语言方面的评价,这样就锻炼了多个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三阶段,定期进行朗诵比赛和演讲比赛。

2、在课外阅读中积累

鲁迅说过: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了。这句话说明阅读对提高写作能力是不无裨益的。阅读,可以积累词汇、佳句、好词好段,还能开拓视野,也能学习各类文章的写作规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多读,特别是一些好文章。此外还要有目的的把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采集写作素材。大量的阅读是提高写作的有效途径,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

但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教师只有有效的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再加上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周摘抄好词好句,定期交流,鼓励孩子背出其中自己喜欢的佳词妙句,每周评选阅读之星。整学期都进行课外背诵古诗的比赛,在班队课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

四、帮助学生生活,精选作文题材

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教师应引导他们从中挖掘合适的写作素材。引导孩子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选择有趣、有意思的事物做记录,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然而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家里度过,接触外界的机会不多,所以教师在指导写作时,更要善于引领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入发掘题材,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演绎其中的精彩片段,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乐趣,挖掘精华素材。例如描写春天的校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中走上一趟,回到教室帮助他们回想见过的景物,产生一个直观的认识,再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和老师讲解等方式引导他们选择:刚才所见到的些景物最美,最有趣,最吸引你的?些又是具有春天的气息的或者说是春天特有的?你会用些词语描述,用哪些比喻、拟人的句式来形容它们?这样学生会很快地提取出素材,写起来比较顺利,孩子们就能绘童心、露童趣、叙童乐,就能写实在的事物,写丰富的想象,就能说真话实话,抒真情实感。

是啊,学生的习作素材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体验,作文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必须记住陶先生的这几句话: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起飞去,更没有可行的预备……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总之,简单干枯的生活里,一切不能着手,趣味的生活里,才可找到一切的泉源。作为教师就要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就是要强调作文教学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自然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作文,在作文中感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