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梁溪区教育系统校园欺凌举报投诉热线电话:0510—82701457

【行知路上】做中学,学中做,给孩子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

     

做中学,学中做,给孩子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

无锡市南长街小学   王华珍

(本文获2018年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第十届“行知杯”征文评比二等奖)

文章摘要: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求真求善的欲望,每个孩子都想当个好学生。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树立他们的信心,给他们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他们一片梦想的天空给点掌声和鼓励,他们就会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让每个孩子知道,自己拥有巨大的创造潜力,时时保持一颗创造之心,带着“问”和“做”展开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这乃是我这个老师最幸福的事。

关键字:创造力   “问”和“做”  自我价值    自我展现

      教学故事: 

     同事选了一篇课外读物《苹果里的星星》上了一堂课,我也很感兴趣,第二天,就也在班里上了一下。

         带了两个苹果,走进教室。学生很惊讶,我也不理会他们,先卖个关子。我说同学们,大家想听故事吗?大家一听有故事听,立刻来劲了,也不去管苹果了。于是我讲了江西名菜《小炒鱼》的来历。听完了,我让大家说说有什么感受。涛站起来说了一通,虽然很罗嗦,但是最后一句讲得非常到位,有时候改变一种方式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是呀,一成不变,难以创新。我拿出苹果,问:这是什么?大家笑了,苹果谁不认识?如果请你来切,你会吗?当然会。切开的苹果里能看到什么?大家茫然了:苹果里还会有什么?

        想知道的话,赶紧读文章,此时,我才把打印的《苹果里的星星》发下去,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读了起来,很快找到了答案,苹果里有星星!那你平时吃苹果的时候看到过吗???为什么?

       在反复诵读文章的过程中,我们一起找到了出现星星的关键是由于切苹果的方式改变了。孩子们兴奋极了,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当把苹果横着放,拦腰切下的时候,一分为二的苹果里会藏着两颗星星。阳阳很激动,站起来大声说:王老师,我能看看苹果里是不是真的有星星吗?其他孩子也要求把苹果切开来看一看。

        于是,我让阳阳亲自来切苹果,在热烈的期待中,阳阳切开了苹果,我们看到了文中描写的那闪烁着的星星!啊!真的是星星!在孩子们的惊讶声中,下课铃响了,然而我们却意犹未尽。

        带着星星的苹果作为奖励,给了阳阳和另外一个给我们带来诗歌朗诵的妍。这两个内向的孩子,希望她们象藏着星星的苹果一样,表现自己的价值,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不平凡的地方。

     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苹果——的苹果。——一个人的错误,有可能侥幸地成为另一个人的发现。

是啊,当我们一直拘泥于习惯的时候,不防换一个方式,换一种思维,换一个角度,也许,你就会发现你的面前又是一片新天地。

反思:

一、认识儿童的创造力

倡导全民创造性教育的陶行知先生。他认为:天天是发明之时,处处是发明之地,人人可以成为发明家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思想是建立在相信儿童力量的基础上的,他一贯认为小孩子有不可思议的力量。我们首先要认识儿童的创造力。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陶行知先生说:“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 “我们要真正承认小孩子有创造力,才可以不被成见所蒙蔽。小孩子多少都有其创造的能力。”教育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陶行知先生认为创造力是儿童自身具备的,不是靠成人“创造”出来的,因此教育不能强加于孩子,而是要“了解儿童的能力需要”,“客观的根据他们的需要能力以宣导他们的欲望而启发他们的自觉的活动。”

    二、“问”和“做”是实施创造教育的关键

“问”和“做”是陶行知解放儿童的嘴和双手理论的要求,他曾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这都体现了“问”和“做”对于创造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说,“问”和“做”是实施创造教育的关键,是唤起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问”是儿童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表现,教师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更要从培养学生兴趣、解放儿童时间人手,让学生有思想,能讲话,鼓励学生积极质疑发问,对待学生的“问”,教师不能应付了事,也不能僵化教条。“做”是“行动”,只有“做”,才能产生创造的成果,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强调,以“作为中心,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其实,“创造教育就是要以创造的作为中心,通过创造的做来实施,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 在《苹果里的星星》一文中,学生阳阳实践操作了横切苹果,这个孩子一向是对自己的信心不足的,在这堂课上却激动地要求亲自切苹果,这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阳阳的创造力的迸发,所以我把这个机会给了她,当她切开苹果,看到这一颗苹果里的星星的时候,整个人都迸发出了耀眼的光彩。这一幕,我相信会在阳阳的心中深藏。

让每个孩子知道,自己拥有巨大的创造潜力,时时保持一颗创造之心,带着“问”和“做”展开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这乃是我这个老师最幸福的事。

教育故事:

小东,一个活泼好动的男孩。还记得一年级报到时,他的妈妈第一次跟我见面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王老师,我的孩子特别好动,请您多关注。一般家长都是要求我关照自己的孩子,要求我关注的,还是我工作以来第一次遇到。于是,我就关注起这个孩子来。确实如家长所说,这个孩子是猴子屁股坐不住,没三分钟,脚就翘到凳子上,或者,整个人埋入课桌底下,再者,双手拿直尺、橡皮、铅笔当飞机、大炮、坦克等组成军队,不顾老师的讲解,开始大玩“战国风云”。从一年级到现在所有的任课老师,提起小东来无一不摇头,遇到这样的孩子,作为班主任,真的很头疼。每当有什么事情发生,都要苦口婆心对小东进行教育,看上去小东是接受了教育,也表示要改正,但往往是 “听听感动,想想激动,就是没有行动”。升上中年级了,我想以前采取的教育方法没有多大成效,应该换一种方式。恰好班干部队伍要重组,是不是利用这个机会让小东也找个岗位,做点事呢?

于是,在其他同学竞聘演讲之后,我利用了一下老师的权威,宣布小东担任所在组的组长。由于我事先跟其他同学沟通过,对我的提议,大家鼓掌通过了。唯有小东是一脸惊讶、尴尬的表情。

放学后,我和小东进行了一次谈话。在我的鼓励和指导之下,小东开始走马上任了。小组长,最主要的工作是及时把每天的作业本收齐交给课代表。但是这个孩子因为自理能力差,要做好收齐一组本子这样简单的事情,也不容易,一开始,不是缺这个同学的作业,就是缺那个同学的作业,或者是这样作业夹到另一样作业本里,总是不能及时交本子。第一个星期,我耐心地等着他,提醒他,教他怎么查,怎么夹。一个星期过去了,小东会夹本子了……现在,小东收本子有了很大的进步,惹是生非的精力被分散了一部分。

但是,比起其他孩子来,小东依然是那么调皮捣蛋,这细微的进步是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的。为了让他把精力用在正途上,我又给小东安排了保管讲台的岗位劳动,要每天保持讲台的清洁、物品摆放的整洁。随时提醒他整理讲台,只要他做的好,我就及时表扬,鼓励他。

对策:

小学阶段是孩子确立自我价值的时期,这个时期过渡得好,孩子将以积极正面的心态,自信地面对未来,过渡得不好,可能会形成终身伤害的阴影,这是为什么在孩子小的时候尽量不批评多鼓励多肯定的原因之一。

确立价值感主要来自于学校、老师、家人的评价,来自于其他人对自己做过的事情的评价,而老师和家长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因为小学阶段的孩子是从别人的评价里感受自我价值,当他总是被斥责或者羞辱的时候, 孩子体会不到自己的价值, 认为自己无用,认为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孩子会不自信。反之,在不断享受成功的体验,得到表扬鼓励的时候,孩子充分体验到自我价值,对自己会充满信心。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希望得到自我价值体现的需要,而教师,正是需要努力创造一切让学生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给学生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获得自我价值感的提升,从而走向成功。

反思:

上述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教师都为之头痛的麻烦学生,那如何来转变这样的孩子呢?显然,教育工作者都知道,短时间的工作是难以转化一个顽劣捣蛋的孩子的,但我想,只要给予小东更多的耐心。“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在不断重复跌倒中,他会不断进步。现在的小东,只要一犯错,我跟他提到“小队长”这词,他就面露愧色。可以说,这个职务给了他展现自我的舞台,又让他找到了自信,更多的也在无形中给了他压力和鞭策。

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求真求善的欲望,每个孩子都想当个好学生。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树立他们的信心,给他们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他们一片梦想的天空给点掌声和鼓励,他们就会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