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梁溪区教育系统校园欺凌举报投诉热线电话:0510—82701457

【漫步与遐想】为爱朗读

     

为爱朗读

无锡市广丰中学   谢智慧

 

有一天,我布置了一个作业给学生,让他们回去读《目送》这篇文章给父母长辈听,然后把整个过程写成一篇随笔。
    周五了,想起这个作业,忽然想起,我自己似乎从没为父母读过文章。当了这么些年老师,在课堂上,我为学生读过很多课文,这是职业需要。当了四年多的母亲,我为女儿读过无数遍绘本故事,女儿老是说“妈妈,给我讲个故事吧”。可是,我真的从未想到要为父母读,似乎没这个必要,他们也从未要求过。我们之间的语言交谈基本只局限于日常琐碎。可是,想到不知道什么时候听到过的话:能够为亲人,为孩子,特别是父母朗读,是一件能让双方都觉得幸福的事。
    于是,开始犹豫纠结,要为父母读一读吗?想了半天,还是决定为父母读一次。
    周末,和先生带着女儿回母亲家。然而,我发现,想要在一天中找那么5分钟、10分钟出来为母亲朗读,似乎是件很难的事。母亲好像永远在忙碌……哪怕坐下来吃饭了,也要忙着招呼我们吃这吃那;哪怕坐下来歇歇,也要把孙辈们抱一抱,看一看……终于,那天我怎么也没有找到时间和母亲说,要给她读一篇文章。
    第二天,母亲因着不知什么事到我家来。我当即下决心一定要找时间给母亲读。在我家,母亲总没有什么事能忙的了!可是,困难又来了,我居然发现,要对母亲说:“我给你读篇文章吧!”这句话,是那样难以出口。不知道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居然有点儿不好意思,有难么点羞涩的感觉。
    后来,我把那张要学生读的纸拿出来,装作趁母亲陪女儿玩时备课。一会儿,我尽量装做很自然地顺口对母亲说:“妈,我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让他们回去给父母读文章,也给你读读吧。”母亲看了我一眼,点点头,回过去继续笑眯眯地望着我女儿。我对着先生说:“把女儿抱走,你们那边点,别吵我!”
    我开始读了,母亲倒是听得很认真。可是,没一会儿,不知是被跑来跑去的女儿,还是被那对父女之间的对话吸引了,不时地回过头去。这大概是我此生读书最嘈杂的环境了——在课堂时,自不必说,读书时不用说很安静;给女儿讲故事时,其余人会很自觉地回避,给女儿创造安静的环境,不然会遭到女儿强烈抗议。只有我给母亲读时,好像没人会在意,似乎连母亲也是。当然,我是很介意的,然而,我介意更多的是没有人认真听我读,而非有人打扰了母亲听。因为我下意识地认为,母亲只是随便听听,并不在乎我在干嘛。于是,我读时还不断地对先生说:“你们那边点……”
    终于,断断续续地,磕磕绊绊地,夹杂着女儿的叫喊声,先生和母亲的简短对话声,我的斥责声,《目送》终于读完了!我沮丧地松了一口气,下意识地抬头看了母亲一眼,讶异地发现她居然在用手揉眼睛,然后抽了纸巾又擦了两下。她对我说:“前面一段写的是她和孩子;后面一段写的是和她父亲。我现在,听不得有点悲伤的事了……哎,你这些字,我是看不清喽”
    说实话,我心里是很惊讶的。母亲虽说有初中学历,然而估计离了学校几十年没看过书了。她年轻时也干过各种工作,最有学问的,估计就是做会计了,与文化方面的无关。除此之外,大半生都奉献给了家庭。油盐酱醋,奉养老人,养儿育女……由于父亲工作繁忙,家里家外,多是母亲操持。以前还能看看电视新闻上的字,现在年纪大了,眼睛不行了,多是听听新闻了。她在这样嘈杂的环境中,在我看来是三心二意地听着,居然能听完就说出那样两句话,让我觉得有些不可置信。
    我读《目送》,从来就觉得感动,觉得意味深长,可是,真的,从来没有流过泪,也没有过那种感觉。我想,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我的语言感觉应该是超越几十年没怎么接触文章的母亲的吧。可是,我从来没有在读的时候,像母亲那样被触动得那样深过。是因为毕竟还没有经历过母亲那个年纪已经经历过的,感受过的,还是说,作为一个过于追求文字分析的老师,我已经丧失了最基本的直觉——那种文字掩盖下的生命的感恩?
    后来,和母亲随便闲聊,才发现她和六七岁的侄女儿竟然聊到过“生命老去”这样的话题。
    其实,我只是想为母亲读一篇文章而已,做一件为很多人做过,但是没有为母亲做过的事。没想到仿佛是打开了生命的另一个口子,这是我当初没预料到的,也或者,其实是我潜意识中想要找却不知道要找的到底是什么……
    母亲,下回,让我为你读一个欢乐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