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梁溪区教育系统校园欺凌举报投诉热线电话:0510—82701457

【教育·教学】走过生活:让语文教学散发亲切的力量

     

走过生活:让语文教学散发亲切的力量

---基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考

无锡市山北中心小学    吴艳丽

 

       陶行知说:“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它们是一个现象的两个名称,好比一个人的小名与学名。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植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与运用的领域……”其实语文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的语文教学,把自己孤立、封闭、僵化起来,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知识系统或训练系统,还过于追求知识的传承。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也只重视书本上的知识点,使语文远离了现实生活。要革除这些弊端,就必须像《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所说的——“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美国教育家毕特·科勒涅斯指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所以,语文课堂呼唤生活的回归,贴近生活的语文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走向。那么,如何将语文教学贴近生活,让语文教学彰显生活的魅力呢?
      一、击破壁垒,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
      “固定的黑板、讲台,秧田形的桌椅,严肃的寿镜吾式老师,端坐如钟的同学……”这就是我们常见的传统的课堂,它过于强调了学习的功能,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忽视了温馨的乐学环境和宽松的人际氛围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认知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我们如能击破传统的壁垒,打破传统的环境模式,创设出贴近生活的教学环境,学生就会在轻松输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我们不妨学习一下山东的杜郎口中学的教室布局。教室没有讲台,前、后和侧三面墙都是黑板。学生的课桌摆放成六个组块,学生围坐在一起。这样的“家庭课堂”,大家积极思考,尽情交流,主动合作,怎会不思潮涌动。儿童的世界就是童话的世界。我们在布置教室时也可以开辟出贴近学生生活的生物角、科技园、艺术殿堂等,让可爱的小蜜蜂、小蝴蝶等成为学生学习的好伙伴;让美丽的盆花、漂亮的墙纸成为学生关注的对象,让各式的航模、船模、电子作品等成为学生动脑动手的实验标本,让学生在生活的情趣中学习语文。我们还可以把课堂模拟为春、夏、秋、冬的场景——“春色满园关不住”、“稻花香里说丰年”、“霜叶红于二月花”、“千树万树梨花开”……生活式的教学情境极易让学生个个神采飞扬,活力四射。 
      二、依托文本,延伸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编排日趋科学合理,但都紧紧贴近学生生活。“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应合理地使用和延伸教材,将语文课堂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中,用生活的理念来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
      1.内容的延伸   现行教材的编写虽然已经注意了贴近儿童的生活,但受儿童活动区域及生活积累相对贫乏的局限,我们在教学时仍需要将教材与学生生活进行链接、延伸。首先,让教材贴近生活。例如:教学《早》一课,重点是帮助学生学习“按参观的顺序写”的写作方法,学生大多数没亲自去过鲁迅的三味书屋,教学中可组织学生按参观的路线模拟出来:画出三味书屋中陈设的图片,置于教室四周,再聘请学生竞争上岗作“导游”,带领“游客”进行“实地”参观。该设计贴近了生活,让学生更加具体地了解了按空间方位顺序描写的方法。其次,让学生参与生活。我们必须遵循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个解放”。关键要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和嘴,鼓励学生到生活的海洋中去遨游。借周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列举一周来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鲜活事例,进行评析;春节,组织学生编写春联互相赠送;利用双休日上街纠正商店、路牌的错别字等。这样的融入生活,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注入了一泓微波荡漾的清泉,真正变封闭狭隘的语文教材为开放活泼的生活语文。
       2.方法的创新    语文课的活动方式主要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及其综合。如何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呢?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把有利于语文学习的非本性活动方式都“拿来”。例如:(1)   课间可带领学生离开课堂、观察校园中的景点、花草树木、图片;离开校园去踏春……布置学生抓住特点进行观察,这样就为学生学习、习作铺设了台阶。(2)   如学习《二泉映月》时可以配上凄凉、忧伤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自然也体会到了课文的意境。(3)  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去动手实践。在学习《苹果里的五角星》时让学生在课堂上按文中方法切开苹果,让学生身临其境、切实感受。(4)   学完《半截蜡烛》、《林冲棒打洪教头》、《公仪休拒收礼物》等课文后指导学生进行课本剧排演。学生入情入境,学中玩,玩中学,语言表达能力肯定能得到提高。

三、融入现实,拓展贴近生活的教学时空
       陶行知曾在教育论中提出:“教、学、做三者合一。”而要体现三者的合一,扩展贴近生活的教学时空势在必行。我们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做”,在做中学活的知识,用活的知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积极落实语文学科性质的丰富内涵,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促进各学科间的交叉、沟通和渗透。
       1.设计贴近生活的作业拓展  作业的设计除了有巩固课内知识、技能的功能外,还应注重延伸其社会化、生活化。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近现实,走入生活。如:(1)、创作性的作业  学了《烟台的海》,让学生作连环画《烟台海的春夏秋冬》,并附上解说词……(2)查阅性的作业  学习《美丽的南沙群岛》、《恐龙》、《麋鹿》等课文以前,布置学生上网、上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既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也为深刻理解课文作铺垫。(3)专题性的作业  利用“文明礼貌月”、“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等,围绕专题开展一系列活动,完成系列调查报告。借“文明礼貌月”举行“雷锋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借“三八节”、“教师节”展开如何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大讨论……另外,还可以设计探究性、交流性、参观性的生活化作业等,引导学生去研究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动态,做学习的主人。
       2.开发贴近生活的活动空间  只要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很丰富的。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文化气息。有的还具有几千年文化积淀,是一种很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一些现代公益设施,也让学生了解到现代社会的生活气息。我们还可以搞一些公益活动,如与社会联谊,拜访敬老院的老人等,以此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捕捉生活焦点新闻。这些活动学生兴趣高、乐于参加,效果肯定很好。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今天,课本是儿童的世界;明天,世界是儿童的课本。”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社会即学校”。丰富学生的生活,将教学与大千世界接轨,这正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我们应该把教材、课堂作为窗口,树立了人本位观,多渠道地开展生活化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展开视野,了解人文世界的博大情怀。更应该打破课内外、校内外的壁垒,将语文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中,让语文教学彰显生活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