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梁溪区教育系统校园欺凌举报投诉热线电话:0510—82701457

【教育·教学】浅谈提高低龄段培智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有效方式

     

浅谈提高低龄段培智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有效方式

无锡市梁溪区特殊教育学校  罗纯瑾

 [摘要]: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先生认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教育以生活为前提。在培智学校,学生自理能力就是自我服务、自我照顾的能力,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从低龄段培智学生自理能力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严重缺失,自信心不足、对成人的依赖性强。在培智学校《生活适应》教学及学校生活中教师需从培养低龄段培智学生自理能力入手,增强学生的自理意识,多形式多方法教给学生生活自理的技能,为培智学生今后独立生活奠定基础。

[关键词]:

低龄段培智学生、生活适应、自理能力

[正文]: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先生认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教育以生活为前提”。在培智学校,学生自理能力就是自我服务、自我照顾的能力,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从培智学生家庭调研中我们能够看到,培智学生家长因为孩子先天的不足,内心大多有一种补偿的心态,生活中大小事情都由大人包办代替了,低龄段培智学生的自理能力本身就非常欠缺,在日常生活中还长期得不到锻炼,生活自理能力严重缺失,自信心不足、生对成人的依赖性强。在培智学校《生活适应》教学及学校生活中教师需从培养低龄段培智学生自理能力入手,增强学生的自理意识,从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着手,多形式多方法教给学生生活自理的技能;遵循循序渐进、表扬鼓励的原则,重视低龄段培智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将会对培智学生今后独立生活奠定基础。

一、低龄段培智学生生活适应现状分析:

1、在对培智学校家庭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当一个家庭中出现了一个残疾学生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状况,一是家庭成员补偿心理、溺爱包办,家庭成员的生活重心将会更多的偏移至孩子,生怕孩子受苦受累,什么都不让做,孩子的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办代替,先天不足的孩子被照顾的无微不至,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缺失。第二种情况就是当一个家庭有了一个先天不足的孩子后,父母因为孩子的问题导致离婚,或者继续生二胎,导致忽略了有残疾的孩子,有的甚至寄养在祖辈家或者保姆家庭,对孩子缺失关心与指导,所以,造成孩子生活习惯差,自理能力低。

2、低龄段培智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能。在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前孩子们会遇到困难,如果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得到及时的指导,成人直接采用包揽的方法,那么孩子就会遇难而退。

3、低龄段培智学生缺乏自理意识。家长长期的包办代替或者忽视孩子自理能力的训练,会使孩子有一种错误的意识,认为自己的事情都是应该由成人来干。学具玩具扔得乱七八糟应该有成人来收拾,起床大人应该帮助穿衣服,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产生“依赖”心理,缺乏自理意识。

4、缺少反复锻炼的机会。低龄段培智学生虽然有着先天的缺陷,但是他们内心也有着探究的欲望和好奇心,学会一项技能的时候同样会兴致高涨,但在成人包办代替的情况下,孩子会产生依赖的心态,使得孩子失去了反复锻炼的机会。

二、尝试提高低龄段培智学生生活适应的有效方式

1、方式一:增强学生自理意识,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习惯

学生生活自理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玩具、独立进餐、饮水,自己洗脸等。对于低龄段培智学生来说,入校之初最大的困难就是吃饭、睡觉、入厕等生活方面的事情,家长也最为关心这方面的情况,尤其是吃饭。培智学生发育滞缓,自理能力差,动作协调力差,吃饭时有的学生看着碗里的饭菜,不知道用手拿勺子吃,等着老师喂,不喂不吃,缺乏自理意识。针对这一现象,老师可以在学生进餐时,用语言来鼓励学生,激励学生:“吃饭时要大口大口吃,看看谁最会象大老虎那样大口大口地吃饭?”,“小朋友进学校啦,是个小学生了,会自己用勺子把饭送进嘴巴喽!”…听了这些话,孩子们都会尝试自己用勺子张大嘴巴吃一口,有的学生还会张大嘴巴给老师看一看。渐渐地孩子们就会愿意用勺子吃饭了,可是往往吃了一口要玩一会儿,需老师提醒后才能吃下一口。这时,老师就需进行适当的提醒:“老师相信你,今天肯定吃得又多又快,你能做到吗?”在老师激励的语言下、在老师信任的目光下,学生们会使劲地点点头,认真地吃饭,吃完还会着急地把碗给老师看,好象告诉老师自己马上要吃完了, “你真棒!继续努力!” …这些鼓励的话会使孩子们露出开心的笑容,很快把剩下的饭菜吃完。

在学生生活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还要注意从低龄段培智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由易到难的安排各项内容,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都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做,以便让学生逐渐养成独立完成各项力所能及的事情的能力,学生的自理意识也就会增强。

2、方式二:多形式多方法,有效提高学生自理能力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孩子来说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游戏,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针对孩子爱玩的天性,《生活适应》课程中老师可以在教室内内设置用于锻炼学生自立能力的自理能力训练环境,让孩子们在班级环境中通过游戏的方式自己主动动手操作,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比如老师可以在班级里创设动手操作区,投放一些瓶瓶罐罐,让孩子拧盖子,放置学生们喜欢的娃娃,让学生给娃娃穿衣服,扣纽扣等,在游戏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反复的操作,学生自理能力会得到迅速的提高。

通过《生活适应》课程,我们需教会学生基本的生活自理方法和技能。如:教孩子擦脸顺序是:用毛巾擦眼睛、脸部、鼻子万婴育儿跟踪、前额,然后擦耳朵、耳背,最后擦颈部等。培智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集中时间短,持久性较差,容易被新异、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因此,老师可以利用各种有趣的形式,组织学生练习,并给予恰当的指导。老师也可以编些好玩的儿歌,比如洗手歌:“搓手心,搓手背,擦点肥皂杀细菌,清清水儿冲一冲,比比看谁最干净。”还可以在洗手池上方的墙上贴上洗手的卡通连环画,这样学生洗手时一看就明白了洗手的顺序。每次洗手学生看着卡通的连环画,念着朗朗上口的儿歌,不仅学会了正确的洗手方法,而且养成了良好的洗手习惯。

为了增加学生练习的兴趣,有时也可采取“竞赛游戏”的形式,有时是老师和学生竞赛,有时是男孩和女孩竞赛,有时是个别学生和全体学生竞赛;有些操作性强的内容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操作接力赛,如折手帕、穿脱折叠衣服等,每次竞赛后,都为获得胜利的小组或学生给予小红花,贴纸等奖励,所以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很高,促进了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同时老师还需督促检查,严格要求。学生学会做一件事后,有时为了求速度,往往会马马虎虎。为此,老师不能只满足于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看他们是否按要求去做,经常督促检查,从而让学生知道做每件事都要认真对待,以提高他们做事的质量。在日常生活中认真观察,及时地指导提醒,使学生持之以恒,不断重复巩固。

3、方式三:注重日常培养的过程,坚持鼓励表扬为主的原则

低龄段培智学生动作发展不够协调,做事难免出点差错,闯些祸。开学初,会有胆小的小朋友不敢把脚跨过厕所的小沟沟,一直要老师扶着。这时老师可以在帮助孩子的同时用用鼓励的话语激励孩子:“上学校就是大孩子了,要大胆地上厕所,你肯定行的!”比如:有一次午饭后,囡囡上厕所时把脚踩到水沟里去了,鞋子、裤子都湿了。这时,我没有责备她,而是高兴地说:“你进步真大,象个大孩子会一个人上厕所了,老师真高兴。”然后,耐心地帮她换洗衣裤、鞋子,消除了上厕所的恐惧心理。再如发现扣子扣得不对称时,我就告诉学生:“扣的方法对了,如果换一个洞扣就更加对了。”他们会愉快地接受意见,主动改正,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有很好的保护了他们做事的积极性。

低龄段学生做事开始大多为了好玩、有趣、图新鲜,可时间一长,兴趣消失后往往会甩手不干了。因此开学初就明确要求学生午睡时,鞋子脱了要摆放整齐。但是,我没有象发命令一样要学生这样做,那样摆,而是教了一首儿歌:“左边鞋是爸爸,右边鞋是妈妈,爸爸妈妈头靠头,相亲相爱一家人。”儿歌写得简单形象,巧妙的比喻,宁静的气氛,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了。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一双小手代替两只鞋子边念儿歌边比划着做游戏,学生很喜欢,每次脱鞋子后就会边念儿歌边放鞋子,久而久之,学生不仅能正确的摆放,还能做到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4、  方式四:重视学生能力的差异,取得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

培智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环境,受到的教育影响也是不同的,即使是生活自理能力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能力强,各方面都做得井井有条,有的学生弱,什么都不会做,因此老师在《生活适应》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低龄段培智学生生理发展特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逐步提出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如:贝贝是一名轻度脑瘫的学生,动作协调能力差、自信心不足,依赖性强,每次脱衣服时都会面露难色等待老师帮助,为了让她尽快学会脱衣服,开始,我就帮她解开扣子,脱下一只袖管,让她自己脱另一只袖管,慢慢地由她使劲的把另一只袖管拉下来。除了《生活适应》活动外,我利用学生在校的每一个锻炼机会和每一个空隙,从教会贝贝从脱一个袖管到脱两个袖管、从解一颗纽扣、到学会拉开拉链…鼓励贝贝能够学会自己把衣服脱下来,同时不断的给予语言上的指导和行动上的帮助。直到贝贝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学会自己脱衣服,现在每次脱衣服的时候贝贝都怀着喜悦的心情,脸上总是开心的笑着,自理能力的提高也让胆小内向的贝贝逐渐变得开朗大方了起来,有时候还会用自己的好方法帮助其他同学。

低龄段培智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做好家长工作,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暑期中进行家访,了解情况,开学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社会适应》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自理所包括的内容、要求,及培养目标,平时利用班级网页、班级QQ群等沟通方式介绍相关内容和指导要求,针对每个孩子在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和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现状,并指导家长采取恰当的措施和方法在家中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争取家长配合,尽量做到家校要求一致,使孩子们逐步习得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鼓励家长为孩子生活自理创设必要的、合理的条件。如:最好有自己的小床、小被子;衣服要放置在低矮的橱里,便于孩子取放;洗脸盆要小而轻便,洗脸巾要短且薄等减少因条件而造成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努力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条件。

对每个学生个体而言,生活世界是第一位的,低龄段培智学生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通过老师的一节《生活适应》活动就能得到提高的,需要老师细心的教育、耐心的引导,更需要象妈妈关爱自己的孩子那样关爱每一个特殊的孩子,鼓励学生多实践、多训练,同时更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低龄段培智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孩子今后独立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