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梁溪区教育系统校园欺凌举报投诉热线电话:0510—82701457

【教育·教学】浅谈如何提高大班区域游戏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大班区域游戏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无锡市梁溪区英皇尤渡实验幼儿园 沈倩

摘要:区域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的主动活动、自主选择、持续探索,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和社会交往交往能力,提高幼儿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区域游戏指导中,教师们运用最多、最直接的交流方法就是提问,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思考、内化经验、拓展新知识。教师应多反思自己在游戏中提问的有效性,讲究提问内容和方式的科学性,在各种游戏形式下提出适合大班年龄幼儿的问题,去粗取精,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不断深化自己在区域游戏中的提问技巧,做到真正的有效提问,发挥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关键词:区域游戏  提问 有效  

正文:

区域游戏能够让幼儿认知、探索周围的人与事、获得各种各样的经验、与同伴交流情感。在大班区域游戏中,幼儿通过游戏作为活动的主体收获经验,而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帮助也是幼儿获得经验的侧面渠道之一。在各种提升经验的渠道中,教师们运用最多、最直接的交流方法就是提问,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思考、内化经验、拓展新知识。然而,教师如何提高问题的有效性呢?

一、大班区域游戏中教师提问的常见问题

提问是教师在幼儿园大班的区域游戏中,常见的引导形式,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获得经验的提升。如果教师的问题内容或提问方法不科学则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可能阻碍幼儿对于游戏、生活等经验的提升。教师在大班区域游戏中的提问常常存在以下问题:

1、无意义提问

“今天你们玩了什么游戏呀,好玩吗?”这样的问题常常出现在教师的口中。这些问题不仅不能提升幼儿的经验获得,也不能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心理活动、引起幼儿思考,是无效的提问。这样无意义的问题应该尽量避免。如果教师们发现自己在活动中存在这种流于形式的、无意义的提问方式应该及时反思与正,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2、封闭性提问

在幼儿进行数学区、益智区、科学区等区域游戏时,部分教师通常因为急于让幼儿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顺利地完成游戏,往往会封闭的问题来提醒幼儿。“好不好?”“对不对?”“是不是?”等封闭性问题不利于幼儿的自主思考能力培养,容易让幼儿形成思维定式和依赖心理,今后活动中幼儿也不愿意进行探索和发现,往往更愿意等着教师给出答案。

3、不能抓住追问的有效时机

当在大班区域游戏总结时,教师总会“请你来说一说你在XX区进行了什么活动呀?”,用这类问题来分享和总结游戏经验。面对幼儿的回答,一些教师往往用“你再想一想”、“很好”、“你真棒”等语句就结束评价了。这时往往需要的是教师对幼儿继续追问,例如:“你是怎么想的?”,“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而不是只以空泛的评价来结束游戏。这样的教师只是在追求得到正确答案,而不是追求幼儿的思考过程、探索能力、幼儿之间经验的共鸣,致使师幼互动的质量只能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教师应该用能够引导幼儿自行思考、带动幼儿思维的问题进行追问,帮助幼儿建立反思的习惯意识和探索精神,促使幼儿的积极思考。

二、大班区域游戏中提升教师提问的有效性策略

(一)提问内容

1、问题要符合年龄特点

大班区域游戏中教师的问题,应该根据幼儿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受周边环境影响这一大班幼儿的特点来进行设置。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区域中出现了新的材料,幼儿便特别兴奋,老师的问题和事先提出的游戏规则则被抛诸脑后。而当游戏结束了,这股兴奋劲却并不结束,幼儿常常仍然唧唧喳喳地和同伴相互交流,教师和其他幼儿发言的内容基本就会错过了。所以符合教师幼儿的兴趣和认知特征、年龄特点的问题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让幼儿对教师的提问感兴趣,认真听讲、思考并且投入到讨论中来。

2、提问应带有目的性

教师的每一个问题都应该根据区域游戏的教学目标、具体区域游戏材料、游戏要求来提出这样就能促使幼儿通过游戏进行自己的猜想,再通过教师的提问总结提升生活经验。如教师的提问毫无目的性、没有意义,则会使活动最后偏离预定目标和方向而无效

例如,在游戏中可以提“你觉得这个有什么用?”“你觉得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可以怎么玩?”等类似问题,引导幼儿朝着既定游戏目标去自我去探索,去发现,去思考,用“你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你是发现的呢?”类似的问题进行评价总结。教师还可以请幼儿当场示范,通过幼儿自己的讲解和情境再现引发幼儿间的共鸣,共同发现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由探索和提升经验。

(二)提问方式

1、合理引导,重视追问

1)科学追问

在游戏中教师要抓住每一个能够引导幼儿自我探索的节点,及时对幼儿进行更进一步的追问,适时帮助幼儿拓展其经验,引发幼儿的思考,帮助幼儿自我探索、促进同伴间的相互合作。

在一次美工区的游戏中,我提前投放了一些水粉颜料。游戏过程中我发现,白色颜料始终没有孩子去用,因为幼儿都觉得白色颜料自己用不到。恰好有一名幼儿需要的粉色的颜料不够了,于是我找了红色和白色的颜料,让他试试看,能不能用这两种颜料调成自己需要的粉色。当他兴奋地告诉我成功的时候,我继续问道:“白色和别的颜料只能调出这一种颜色吗?”。于是他又尝试着用白色和蓝色调出了淡蓝色。然后我接着问:“你还能用白色和别的颜料调出哪些颜色呢?调完之后你看看能发现什么?”。最后,他把调出淡黄色、淡绿色、淡紫色等颜色高兴地举给我看,还得出了颜料里加入白色颜料就会让原本的颜色变淡的结论。在交流中,我适时抓住了能够给幼儿自我探索的节点,让幼儿发现曾经在游戏过程中无人问津的白色颜料还能有别的用处。因此教师们及时进行适宜的追问,多问问“猜一猜可以怎么做?“你可以试试看,还能怎么做?”“这是为什么呢?”等类似问题能够帮助幼儿拓展经验,更乐于自主探索。

2)去粗取精

教师作为观察者,对大班幼儿的游戏不过多干涉。然而幼儿想要解决的问题或者分享的经验太多时,则需要老师在提问时就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和过滤,舍去一些意义不大、重复性的经验分享、问题反馈。

另外在幼儿游戏时教师可以将幼儿有矛盾重点的游戏部分拍摄下来,等到点评总结时播放出来,让幼儿自己作为观察者,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经验、提升能力。这样在教师总结点评时的提问就不需要面面俱到,只需选取幼儿还不能解决的、仍有疑惑、仍需帮助的方面进行提问。甚至个别还没关注到的的幼儿,可以将问题留到活动结束后,与幼儿个别交流时解决。

2、“收放”自如,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部分教师为了游戏过程的顺利进行而总是习惯于只在幼儿的集中状态下进行活动前后的导入、过程指导、总结式提问,例如,教师“一言堂”、幼儿“排排坐”听个别幼儿发言,这样的行为貌似节约了时间,也使得游戏顺利进行。然而在适宜情况下,教师不妨将提问加入到幼儿分散游戏的环节中,把提问方式和对象都分散开来,这样教师能够面向更多的幼儿、关注到更深入的游戏细节,能更好地在各个游戏的阶段进行引导、帮助幼儿,也能获得更多的师幼互动经验。要注意的是,这样的分散式提问面向多数幼儿,所以时间不易过长、次数不易过多,交流时也应多一些积极的游戏经验的分享交流,避免无意义的谈话内容。

所以,在提问时教师可以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提问方式,这样能让更多的幼儿获得更多的分享、习得经验过程,让幼儿更愿意与同伴、教师进行交流,社会交往能力也得到更好的锻炼。

3、深入观察、理性提问,调整预设

大班幼儿已经有一定的逻辑思维、理解问题以及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给孩子的问题需要理性思考与及时调整预设,幼儿通过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自主探索、相互交流,获得经验与发展。在游戏中,教师是以一个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这样的身份正可以让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游戏情况,适时不断分析情况、调整问题、进行游戏后的反思,以便更好地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探索、体验、学习和发展。有时预设与实际情况会有偏差,利用观察者身份的教师可以及时将偏差部分做好调整,适时修改自己的提问和引导,使自己的问题更有效,更好地帮助幼儿拓展自己的经验与能力。   

三、结语

区域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的主动活动、自主选择、持续探索,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获得最直接的经验、有效帮助幼儿良好个性的发展,通过互相交往、互相合作、共同商讨提高幼儿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大班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多反思自己在游戏中提问的有效性,讲究提问内容和方式的科学性,应在各种游戏形式下提出适合大班年龄幼儿的问题,去粗取精,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不断深化自己在区域游戏中的提问技巧,做到真正的有效提问,发挥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的探究思考,提升幼儿的游戏经验、全面幼儿的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何艳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2]严英.变封闭为开放——谈幼儿园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5,284:68.

[3]李建岚.充分挖掘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潜能[J].宁波大学学报.2004,26(2):144-146.

[4]全晓燕.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与指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5]董旭花,闫莉,刘霞.幼儿园区域活动现场指导艺术[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年.

[6]王微丽.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活动设计方法[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年.

[7]盖伊·格朗兰德.发展适宜性游戏[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第1版。

[8]董旭花.幼儿园游戏[M].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