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心若清兮形自华□ 郭磊
以此为题,其故有二:一取清华之名,二偶见某师笔录“不清,怎能华?”细思量,颇感怀。
——题记
【审问之】“我要到哪里去”—— 承于“启程”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曾说:“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接到通知的那天我默默问自己:“我要到哪里去?”
管理与教学,“天光云影”共徘徊。作为学校的校长,清华附小先进的办学理念、名校长的管理经验、学校教学工作的有效推进等都是我虚心学习的内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清华附小有窦桂梅、王玲湘等小语界颇有建树的特级教师,与他们朝夕相处,是学习“京派”先进教学思想的好机会。站在天平的两端,教育管理与教学实践交替呈现,两者成为我跟岗学习不可分割的“学习联合体”。
专家与视点,“他山之石”可攻玉。坐落于蜚声中外的高等学府——清华园之中的清华附小,是专家汇聚、高手云集的地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够让自己看得更高更远。但是,在聆听时需要探寻自己的视点,在扑面而来的信息面前更要冷静观察、独立思考,既不亦步亦趋、人云亦云,又不故弄玄虚、故作高深,而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切中肯綮,做个有思想的学习者。
【慎思之】“我怎样到那里”——长于“知行”
踏进清华附小,悄然间我的身份已完成了角色的转换,不再是校长,不再是带着些许荣誉光环的人,只是一名学生,一名带着问题与求知渴望来学习的学生,一名带着发展学校重任来取经的学生。怎样去学习?
“行胜于言”。清华园中有一座古老的石钟,它默默向人们阐释着时间的另一种表述——“行胜于言”。6:30迎着曦光出发,19:30伴着星光归来,行之于清华附小、中关村一小、景山学校、国家图书馆……倾听、请教、探讨、交流,每一天都有新的发现,每一天都有新的感悟。日记、心得、简讯、总结,当我把这些散落的书面学习记录“串”在一起,汇编成近五万字的《遇见清华》时,这些静于指尖的文字都成了令我欣喜的学习成果,成了我弥足珍贵的行走记忆。
“行成于思”。清华附小特殊的历史沿革、特定的地理位置、特有的文化内涵,不是哪所学校、哪个人能够“依葫芦画瓢”照样全搬的。在行走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感性的表层观察,更要注重理性的深层思考:学校基于怎样的办学理念?为了达成怎样的办学目标?又有怎样科学、可行的管理方式?在对“支撑”起清华附小核心价值观有所感悟的基础上,认认真真求解惑、求启迪:花园治校的立足点在哪里?花园特色的生长点在哪里?花园未来的发展点在哪里?
思考一:正本清源,掇菁撷华,坚守学校文化之“根”。
每一所学校无论校园面积的大小,无论办学规模的大小,无论地域名气的大小,都应当有自己的文化之“根”。短暂的跟岗学习结束了,100+2的清华附小给我留下记忆最深刻的是什么?毋庸置疑,是“成志教育,照耀一生”。这八个亮闪闪的大字弥漫在每一个附小人的心里,渗透在他们的脑中,幻化在他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中。走过111年花园实小,也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为根基,创办初期“正业小学”之“正业”的文化内涵又是什么?每一个花园人应当追寻梳理,应当准确认知,应当取其精华继承传递。作为校长应当引领教师对自己学校已经存在的文化内涵和今后所要积淀的文化气质有明晰的、深刻的认识,“思路决定出路”,只有思想的引领到位了,行政的管理才能可行,学校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思考二:正身清心,踵事增华,铸就教师精神之“魂”。
清华附小精神气质与文化基因的奠定,不仅仅是立人为本、健全人格的教育理念指引,更来自历任校长和校董们为师者的身正垂范、行胜于言。“山川悠远,维其劳矣。”先辈的所言所行诏示着走入清华附小这所百年学堂的教师:选择了清华,就选择了一生的责任!在这里,责任是一种心态,一种意识,一种“我为人人”的服务担当;责任是一种状态,一种激情,是把学生的成长当成最高荣誉的使命感;责任是选择修炼的过程,是专业化发展路上不懈的前行!教师从事的是根的事业,花的工程,需要我们定位的是在今日之爱戴,未来之回忆中寻找自身的价值。当“责任”在每一位花园人心中深深地扎根,内化为全体教师的精神核心,外显为全体教师的气质行为时,就可以获得精神的充实感、生命的成就感、生活的幸福感,就可以在宁静的校园中过一种沸腾的生活!
思考三:正气清神,含英咀华,点燃儿童生命之“光”。
清华附小基于教育的终极关怀和清华大学的文化背景,拟定了“清华附小学生发展五大核心素养”——身心健康、善于学习、审美雅趣、学会改变、天下情怀。目标决定方向,为实现核心素养,学校精简、整合国家课程,创生了符合附小学子发展需要的“1+X课程”体系。消弭学科边界,拆除学科间没有承载作用的“隔墙”,留出更多可供学生穿过、停息、迂回、凝望的“空白”,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点染灿烂的底色。只有学科,只有知识与能力是不够的,有儿童才是整个世界,才是教育本身。在校本课程名目繁多、绚丽缤纷的今天,有必要重新审视课程原本的意义和价值。学校教育应当为每个学生点亮这样一盏“顶灯”——通过核心素养的“打底”,课程的整合和直接完整性的教学,照亮他们人生发展的道路。这样,我们才有资格对学生的未来做出庄严的承诺,对学生的未来发出智慧的邀请。
【笃行之】“我有没有到那里”——启于“修远”
在清华附小跟岗学习的日子,深度解读了“成志教育”文化,更新了我的理念。我再次追问自己:“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有没有回到这里来?”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为一件大事而来。”我想,我的这件大事就是通过不断地充实自我、修炼自我,让自己成为懂“教育”的管理者和懂“管理”的教育者。
清华附小那间日渐习惯的图书馆,那群日渐亲切的人,那些日渐熟悉的事,真的让人有些不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盘点在清华附小的日子,我“过着孩子般的生活——一种心灵的生活。”
作者单位:无锡市花园实验小学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