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梁溪区教育系统校园欺凌举报投诉热线电话:0510—82701457

【教育·教学】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朱 虹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优秀班集体的灵魂,不仅为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班集体起到关键作用,还能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对学生的教育起到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新形势下,从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入手实施班级管理,是建设优秀班集体的重要途径。

一、班级文化的内涵

班级文化是指利用和创设班级的精神氛围、文化制度等,逐步在班级内部形成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维和行为准则。

它在一个班级中客观存在着,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它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是全体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班级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将会随着学生的成长、班级的成长而不断完善变化。

二、班级文化的功能

1.教育功能

良好的班级文化像一个大情感场,产生一条条情感链,形成一股股强烈的情感流,流向每名学生的心田,驱驶着学生自觉自愿地、潜移默化地接受感染、熏陶、教育和鞭策,帮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进步,从而产生积极向上,要求进步的无形力量,从而产生自主、自求、自得、自乐的强烈愿望和具体行动。

2.凝聚功能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它能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命运和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个人与班级“共甘共苦”。有助于学生集体归属感、班级凝聚力的有效形成。

3.制约功能

班级文化所形成的规范体系,制约着学生的言行。这种规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使班级成员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班级规范。班级文化对成员的这种制约功能主要通过氛围制约、制度制约、观念制约三条途径得以实现。

4.激励功能

班级文化能为每个班级成员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评先争优的机制,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三、班级文化的构成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份。一般而论,它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物质层——是班级环境文化,属于浅层文化,是班级文化的基础,主要有教室内外的各种布置,包括文化墙、图书角、绿化角、板报等一系列教室环境布置与设计。

制度层——是班级制度文化,属于中层文化,既是师生意识与观念形态的反映,又是塑造精神文化的主要机制和载体,它保证班级文化得以贯彻落实,是有效衔接的纽带。

精神层——是班级精神文化,也称为观念文化,属于深层文化,在班级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集中体现班级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一定社会环境、意识形态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它包括班级精神、道德观念、理想目标、班级风貌等。

四、班级文化的实施

1.以智慧的环境文化陶冶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生命成长需要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优雅的人文气息,厚重的教室文化可以给学生美的感受,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而言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搞好班级的环境文化建设,能使学生的心态得以改善,情操得以陶冶,班级凝聚力得以提高。

在班级里可以开展美化教室活动,设立一个绿化角,让学生带一些绿色植物来美化、净化自己的教室。在大家一起养殖花花草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和责任意识。充分利用班级图书柜这个有利条件设立一个图书角,图书可以来自学生的捐赠,设立专门的图书管理员,负责统计书目和记录借阅情况。在浓浓的书香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学能力。在教室里还可布置一面照片墙,把班里开展活动的美好瞬间展现在照片上,每月更换一次,让学生成长的真实印迹留下美好的回忆。照片墙可以给学生一个全新的观察视角,一个创新的思维空间,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优美的班级物质环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给学生增添无穷的学习和生活乐趣,我们要把教室建设成一个愉悦的场所,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

2. 以人性的制度文化规范人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文化建设是否落实与执行,关键在于制度。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统帅,要想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仅凭班主任的一臂之力在阵前挥刀弄剑、摇旗呐喊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以学生为主体,创设适合班情和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班级制度,为营造民主平等的优良班集体奠定基础。 

班集体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重点在加强激励制度的建设。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和管理的核心是学生,要把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都挖掘出来。只有当“外在文化”被班集体成员在不知不觉中认可和接受,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转变为班级“内在文化”时,才能对班集体成员的行为有深刻的影响。

在班里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岗位可以有管理类、学习类、活动类、卫生类的,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 

制定班级公约,以班级公约对班级制度进行有效补充。班级公约主要是让学生在班规制约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及做人的优秀品质。它根本目的是劝人向善,引导学生向积极一面发展。班级公约更体现人性化,让班级管理充满“人情味”。

3.以高尚的精神文化净化人

在精神文化的建设中,最重要的是提炼班级核心价值理念。通过班级大讨论的方式,使全班学生达成共识,用简洁明了的几个字来概括班级的核心价值观念。比如 “蜗牛精神”,寓意是要像蜗牛一样,虽然爬得慢,但是永不畏惧、知难而上,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又比如“星空文化”,其寓意是每一颗星星都会发光,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应该不断挖掘,让自己发出光芒。

班旗、班徽、班训和班级名片等标识的设计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起始点,像一场音乐会前的造势活动。在设计时,班主任要把握学生的需要,找准切入点,调动全班学生人人参与,给他们一个美好而鲜明的印象,对班级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在他们参与设计的过程中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合作力,加强班级的凝聚力。

在精神文化建设中要加强学生互相评价,评选出多种班级明星,形成班内星光灿烂和积极向上的局面。通过丰富班内评价,引导学生赏识他人优点的同时,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还能有效地改变人际关系。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班级凝聚力形成的主要形式。通过组织参与各式各样的集体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之间加强合作,彼此尊重,增进彼此友谊,升华集体感情。如:运动会、队列展示、成长礼、艺术节等活动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最好的活动。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它不同于课堂教育,它虽是无形的,但又是无处不在的,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好精神的底色。

                                                       江苏省无锡沁园实验小学  朱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