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梁溪区教育系统校园欺凌举报投诉热线电话:0510—82701457

【教育·教学】给点阳光:让学生灿烂成长 吴桔

     

给点阳光:让学生灿烂成长

——欣赏激励法在班级管理共同体建设中的妙用

 

【内容摘要】欣赏每一个学生,欣赏他们的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欣赏他们的正义感与集体荣誉感;欣赏他们与老师的亲密无间;更欣赏他们不人云亦云的独特个性……每一个生命都是五颜六色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世界。只有我们深入了解学生,平等的和学生交流,倾注我们的真心真爱,和学生心理相容,才能有机会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则因为有了你我的欣赏,就会信心倍增。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欣赏”是对成长者的加油、喝彩,可以激励、推动成长者克服困难,不断进步。

【关键词】学生成长   欣赏激励   策略运用

 

【正文】

每个学生身上都会有自己的亮点,这些亮点有的闪闪发亮,一目了然;可是有些亮点却隐藏在学生的表现中,甚至连学生自己都未意识到,这就要求老师做生活的有心人,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他们可爱的亮点,欣赏他们,赏识他们。因为我们都知道:“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外,最重要的需求就是被尊重,希望得到他人的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可以说,这是人的社会性特征的具体体现,也是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求。”假如当我们老师发现并欣赏学生自己都不知道的亮点,那么学生就会有着一种被尊重的感觉,他们就会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和赏识,他们就会有一种激发自我更向前的动力。

因此,在班级管理共同体建设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效应,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用激励的方法去催化学生,尤其是一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学生或被他人认为的后进生。寻找学生的身上闪光点,给点阳光,让童年灿烂,并以此撞击他们的心灵,长善救矢,使其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变被动的接受为内心的自我觉省,从而促使他们走向班级共同体生活,促进他们走向成长。那么我们该如何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并激励其向上呢?

一、爱的教育: 润物无声胜有声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爱学生是老师最基本的素质,对学生的关心、爱护是教师应尽的天职,是师德的核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热爱、信任、关怀是每个教师在教育素养中起决定作用的品质,也是教育艺术的基础。”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你的教育方法才能得心应手。

记得那一年刚接了一个四年级班级,由于男生数量比女生数量多一些,是老师们心目中的头疼班。在开学的第三周,我发现班中几个较调皮的男生下课后总是争着要去帮我把作业本搬到办公室,回来后,脸上总是带着一种偷着乐的神情。几次询问他们有什么高兴之事,总是齐声回答:“没有,没有呀。”几天后,终于有一学生向我告密,原来他们借送作业本之机,偷偷地摘走了我办公室走廊内的小金桔。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金桔树上的小金桔是这样不翼而飞的,心中的疑团解开了,孩子们的好奇天真的个性真是让我又好气又好笑。

那天午餐过后,我请这几位学生到我办公室吃金桔,当他们每人拿到了两个金桔,脸上呈现出了很不自然的表情,我在心中乐开了花,笑着问他们:“怎么会想到要采金桔的?这些金桔都去哪儿了?”学生的回答更是让我啼笑皆非:妈妈买回来的金桔很好吃,为什么这树上的金桔一点都不好吃?一个学生说不好吃,其余学生不相信,便一一品尝;一个学生说班里哪几个女同学特别喜欢金桔,其余学生便偷偷地采了后送给女同学。听完他们的回答,我没有大发雷霆,而是沉默着。可能是我的无语,学生心中的负担反而重了,纷纷向我承认错误,保证以后不再破坏植物了。

望着他们那惶恐的神色,我灵机一动,笑着布置了他们一个任务:利用周末的时间,想办法让金桔树重新长出金桔。星期天,有家长向我反映:我儿子拉着我要买金桔,金桔早下市了,去哪买?我询问原因,他最后只能说出自己采金桔的事。老师让他们弥补错误。看着他着急的样子,我提醒了他,用彩泥做了几个金桔。周一早晨,我一看,这些孩子带来了各不相同的“金桔”:有用小橘子替代的,有用泥塑捏的,有用蜡光纸折的,还有用胡萝卜雕刻的呢!最后,他们把这些“金桔”都挂在了树上,望着这棵与众不同的金桔树,孩子们不好意思地笑了!在以后的学习中,这几个孩子攒着一股热情,成绩提高很快。

这样一种关爱学生的方式就像春雨无声,滋润了每个孩子的心田。试想,假如我们发现学生的错误以后,不问青红皂白一顿批评,也许我们老师痛快了,可是在孩子的心灵上可能就会埋下“阴霾”,他们从此就会带上一顶不光彩的“帽子”。而换个角度,换种方式,用爱的教育不仅使他们感觉自己的做法欠缺,而且美丽的“小金桔”让他们学会了相互理解,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风尚在班级中慢慢形成,道德之花在孩子们的心田中悄然绽放,他们在美丽的精神家园里享受美妙的人生。

二、满足表现:画龙点晴巧生成

我们的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时刻想让别人感到他们的存在和具备的能力,当学生取得成绩时,渴望师生认可、肯定,使自己的表现欲望得到满足。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及时表扬、鼓励,学生要求进步的动机就会得到强化。

以前任教的班上有个学生叫小宇,平时调皮捣蛋,成绩不理想,男生嫌女生弃。可是他有一个优点,就是跑步特别快。学校运动会,他主动请缨参赛要求为班争光。在学生的一片惊讶声中,我肯定了他的表现,放大了他为班争夺荣誉的优点,又专门为他成立了一支“梦之队”。在“梦之队”里,有每天放学陪他去操场训练的陪练,有因为训练耽误抄作业而专设的抄作业员……比赛时,我又把所有同学带到操场上,给他喝彩加油。最后,他不负众望,取得好成绩。但对于小宇来说,他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张奖状,更是老师对他的肯定和欣赏,同学对他的关怀。这次运动会后,他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终于融入到和谐的班级氛围中,学习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这个案例也让我深受启发:只有当我们细心地去观察孩子,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放大他们的闪光点,也许他们就不再是丑小鸭。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赞美。”作为成长中的个体,学生身上的不良习惯和弱点是难免的,然而对于学生的各种问题,当老师们感到束手无策时,往往会采用批评的方法,结果情况越来越糟,如果通过观察,采取欣赏赞美的方法,满足他们的表现欲,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成长,这样的效果尤如用钥匙打开了电机的马达,轰鸣作响,运作出最优质的效能。

三、放大优点:春风化雨更护花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被肯定,被表扬。教师信任的眼神,鼓励的话语,带来的是希望,产生的是和谐,收获的是进步。著名儿童作家金波说得好:每个学生都是一片最美的树叶!是啊,他们都是一株株冬天光秃秃的小树,多给予他们的信心与动力,是我们老师的职责。

记得曾经有一位小菲同学,父母是单位的高级管理者,平时忙于工作,甚少关心孩子的成长感受,因而小菲性格越来越偏僻,平时班里的任何活动都见不到她的身影,也不跟同学交流,拖拉作业,学习成绩不断的退步。我在了解到了原因后,课余时间让一些性格开朗活泼的学生邀请她一起玩,希望小菲能受到她们感染,吸收她们的磁场效能。我努力在生活和学习上关心她:今天表扬她做值日工作认真负责,有一颗为同学服务的热心;明天表扬她为参加学习活动的小伙伴整理书包抄写回家作业要求……终于在班里不再沉默了,慢慢地能及时上交作业了,有时我会在她作业本上工整地写上了一个大大的优,有时我会画一个特别漂亮的大拇指,写上“赞”。功夫不负有心人,小菲渐渐阳光起来了,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自信心又回到了她身边,融入到了班集体中。

小菲的变化,不正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放大优点,可以让一个人更为优秀。因为“优点”也可以成为一个人的目标和追求。

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进一步探索如何欣赏学生,使班级管理工作更显智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欣赏学生”。假如欣赏激励之法成为班级管理的一条妙法,那么我们的班级共同体建设就可以走上一条温暖的康庄大道!

                                                    无锡沁园实验小学    吴桔